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公的待遇:李禹東《屍骸上的舞者 —— 一戰華工100年》節選十一

不公的待遇:李禹東《屍骸上的舞者 —— 一戰華工100年》節選十一

原標題:不公的待遇:李禹東《屍骸上的舞者 —— 一戰華工100年》節選十一


作者:李禹東,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著名作家。201年6月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學與政治學專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包括散文集《狂若處子》、《帶刺的莎士比亞夢》,長篇小說《夜案》、《罨》、《人間犬吠》、《失焦》。近年,他開始了對政治、國際關係領域的研究,其中中西方文化溝通,是李禹東這個青年海歸作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他於2016年加入察哈爾學會研究團隊。


《屍骸上的舞者 —— 一戰華工100年》是李禹東為紀念一戰結束一百周年和一戰中付出血汗的華人勞工撰寫的長文,全篇45000餘字,將在「察哈爾學會」官網連載。


請下拉閱讀節選十一:屈辱的模樣(II)。


20.

帝國主義的思維邏輯,總是那樣出奇的一致。如果你願意回想當年的美國和加拿大,想一想它們各自的「太平洋鐵路」在完工以後,它們對待那些曾付出過艱辛的、華工們的態度,想一想那一條條令人痛心的《排華法案》,你也許就不難理解,歐洲列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此刻,將表現出一種怎樣的心態。



美國曾出台的《排華法案》


圖片來源:搜狐


是啊,隨著軍官的大量返鄉,部隊的大規模瘦身,以及社會人員的大面積流動,在盡享勝利的狂歡中,許多事,也都必將發生根本的改變。


由於軍官人數的減少,英法軍方原有的華工營體系便不復存在了。人在歐洲多年,這套體系雖然時常表現得野蠻和暴虐,卻是華工得以在異國他鄉生存的根本、是他們堅實的後勤保障。


沒有這一切,華工們手足無措。


然而,為了儘可能地將這些來自中國的勞動力吃干榨盡,英法等國的政府,卻依然拒絕使華工們擺脫軍隊的管制。


對於歐洲列強而言,擺在眼前的,還有許多更加艱巨的工作。


就這樣,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在敵人戰敗的時候,在頭頂的炮彈、遠方的坦克一齊消失的時候,在所有人都沉浸於狂歡和喜悅的時候,早已為「協約國」付出了重大犧牲的華工,卻被又一次送往了「前線」。

一項與戰爭同樣危險的工作,正在等待著他們。


一片廢墟中,面對著遍地的彈殼、面對著相互纏繞的鐵絲網、面對著廢棄的房屋、面對著等待被填埋的戰壕,還有那可能隨時會爆炸的軍火箱,他們開始了工作。


是啊,打掃戰場——這就是他們的任務。


華工們從不曾受到過任何有關如何處理殘留爆炸物的訓練,然而,呈現在他們面前的這片凄涼的土地,卻遍地都充斥著這份散發著火藥味的恐怖。


據一位軍官回憶,曾有一名華工,在清理戰場時發現了一枚他不曾見過的米爾斯炸彈,他帶著好奇,將這枚炸彈拿給另外兩個朋友顯擺,就在這時,炸彈的撞針滑了出來,三個人一同被炸成了碎片。


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一位基督教青年會的官員講述說,有華工將未燃盡的煙頭,隨手扔在一捆繩子旁,卻並不知道後者是一種特製的繩狀無煙炸藥。還有華工想要通過撞擊炸藥頂部,從而取出引信,結果遭到了滅頂之災……


戰後的狂歡彷彿並不屬於這些英雄。他們似乎永遠都被安置在最為陰暗的角落,做著最令人恐懼的工作,卻又在一次一次的壯舉過後,遭到人們的冷落。


面對他們為自己所做出的種種,當時的西方人並沒有對他們表示感謝。相反,當他們開始越來越變成一種歐洲社會的「隱憂」時,原本態度溫和的人們,又突然皺起了眉頭。



清理戰場的華工

圖片來源:新浪


在部隊中,由於取消了華工營體系,華工們不得不面對越發糟糕的生活待遇。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的他們,並不想要滯留於此。他們也並不明白,戰爭已經結束了,他們的僱主,卻為何還要逼迫他們去忍受那些非人的工作。他們中很多持有老舊觀念的人,常常因在打掃戰場時終日觸碰屍體,而頻繁地做著噩夢。


而就在那危險與精神摧殘的雙重夾擊下,在戰後那屬於別人的狂歡中——這些偉岸卻又渺小的華工們,卻陷入了一片屬於思想層面的泥潭。


戰火中,他們的堅強,為得是祖國的未來。


但此時此刻,他們的堅強,卻再也尋不到根。


為誰而工作?為何而工作?


他們尋不到答案。


迷茫的思想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煩躁的情緒,使他們常常會與軍官發生摩擦。除此之外,漫無目的的他們,成了賭場的常客。優良的品德正在那思想的一灘爛泥中,漸漸流失。


而另一方面,隨著歐洲新一輪的人口大流動,隨著軍事人員的大批量返鄉,即便是那些昔日仁慈的負責人,也突然一改往日的態度。法國工廠里傳出了無辜虐待華工的事件;戰時友善的比利時國民,卻突然敵意四起,將華工當做了其戰後治安惡化的替罪羊;更有甚者,在一份官方的報告中,華工居然被看做是「給戰爭幫了倒忙的人」,這篇報告聲稱,當時肆虐歐洲的西班牙流感,就是「中國人造成的」。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都絕無可能勾勒出屈辱的模樣。

因為如此這般屈辱,我們全都不曾親歷……


21.


為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列強一面要將有效勞動力吃干榨盡,派他們從事危險的戰場清理工作。而另一面,面對一些被閑置的華工,他們卻馬不停蹄地開始策划起一場大規模遣返行動來。


而殘酷的是,在1918年11月1日啟程的第一艘郵輪上,第一批被英方遣送回國的365名華工,居然全部都是病患。


眾所周知,在當時的運輸條件下,使帶病的人進行一場橫跨東西的長途旅行,這是極為不道德的做法。在顛簸的海面、和簡陋的醫療環境中,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根本不可能承受這趟超遠距離行程中,所造成的消耗。


英國人的算盤打得很精。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出於自身對經濟利益的考量。戰爭結束了,他們不再需要什麼人力了。鑒於此,他們從純粹的資本主義思想出發,決定迅速辭退華工醫院裡的員工,以此來縮減開支。而想要這樣做,將那些中國病號趕回國,就成了最為必要的手段。


這一行動,一直不間斷地持續至1919年3月——直到所有病患全部回國,才最終結束。對於他們虛弱的身體,是否敵得過狹窄的船艙、和狂暴的海浪,沒有人在意。


而這樣的行為,也最終造成了共25人因疾病造成的死亡,以及另外2人因精神崩潰而跳海自殺的慘劇。


可對於這些,在沉浸於勝利喜悅之中的英國政府和軍方內部,卻同樣沒有人在意。


是啊,誠如前文所述——來自帝國主義的欺壓,從來不曾改變。

而在那即將到來的、全新的時代浪潮中,卻總有些因素,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從遠渡重洋、到衣錦還鄉,當郵輪緩緩靠岸,當那些穿越了生死、飽受過煎熬的小夥子們重新把雙腳,踏在祖國的土地上時,他們早已改頭換面。


他們昔日的理想,也許即便是在此刻,都並沒有成為現實。他們也絕不可能,通過給洋人出賣體力,而換得全家人的腰纏萬貫。


然而,他們問心無愧。他們深知,此時此刻,他們的閱歷、他們的見識,還有他們在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們的幫助下,所獲取的知識,就是他們最為寶貴的財富。


不止於此——對於整個民族而言,那同樣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1919年,歸國華工,自發在祖國的各地行動了起來。


他們彼此組織在一起,創辦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現代意義上的工會。隨後,這樣的工會,便迅速向全國蔓延,直到遍地開花。據統計,僅在這一年的廣州一地,這類工會組織,已經快速發展到了130個之多。


在所有這些工會中,有一些嚴格的規章制度如「嚴禁吸食鴉片、嚴禁喝酒、嚴禁嫖娼和賭博」——則成為它們共有的鐵律。


他們不再只是普通的體力勞動者。


他們的存在,將在時代的更迭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猛烈的巨浪……

同是那個1919年。


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轉向那場正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內,進行的骯髒表演。


在幾輪激烈的辯論過後,在受到西方領導人表面上的讚許過後,4月22日,傑出的中國外交家顧維鈞、與中方代表團團長陸征祥一行,出現在美方代表威爾遜總統的公寓內。


在這裡,除威爾遜總統本人外,他們還同時見到了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以及法國總理克萊蒙梭。



1919巴黎和會召開情景


圖片來源:搜狐


對於那一天的會面,顧維鈞在他本人的回憶錄中描述道:


我們受到了誠摯歡迎,可是我們注意到,威爾遜、勞合·喬治和克里孟梭(克萊蒙梭)表情嚴肅,這是一個不祥之兆。


而事情的發展,正如他所料。在接下來的文字中,他這樣寫道:

他(威爾遜)說,法國和日本早有協議在先,在和會上支持日本關於山東問題的要求……現在提出的這個解決方案,最高會議希望能被中國接受……然後,他便講述這一方案:日本將獲有膠州租借地和中德條約所規定的全部權利,然後再由日本把租借地歸還中國,但歸還之後仍享有全部經濟權利,包括膠濟鐵路在內。


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則語帶威脅地聲稱,若無法接受這一決定,那麼等待中國的,恐怕就只有早先簽署的中日「二十一條」了。


「二十一條」,是中國在日本人以武力逼迫的情形下,被迫簽訂的條約,從法理上看,它根本就是非法無效的。


如此便不難理解,勞合·喬治先生在此時所講的這段話中,是怎樣的別有用心。


在顧維鈞的堅持下,中方對上述的兩種觀點,全部予以了拒絕。


不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北洋軍閥政府做了多少壞事、為自己留下了多少罵名,也不論他們對外何其軟弱、對內又何其蠻橫——在這場弱肉強食的巴黎和會中,那些代表中國而出行的代表團成員們所表現出的氣節,卻值得我們肯定。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即便中國方面嚴肅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那些曾在1900年時,手拉著手,一齊出現在侵華戰爭中的帝國主義列強們,卻再次沆瀣一氣,聯手導演了歷史上的又一幕骯髒醜劇。


4月30日,巴黎和會做出最終裁決。裁決的內容,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於日本,並列入對德和約。


弱小的中國——為協約國做出巨大貢獻、付出了重大犧牲的中國,卻又一次遭到了列強的出賣。

未完待續


本文由作者授權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梁承露 顧心陽

圖文編輯/龍燕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哈爾學會-charhar 的精彩文章:

以祖國為信念:李禹東《屍骸上的舞者 —— 一戰華工100年》節選八

TAG:察哈爾學會-charh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