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可防禦量子攻擊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

可防禦量子攻擊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

可防禦量子攻擊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20日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范靖雲、馬雄峰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近日在發展高品質糾纏光源和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件的基礎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從而實現可以防禦量子攻擊。

這項量子力學的突破性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相關研究成果已於北京時間20日凌晨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潘建偉介紹說,隨機數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而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天氣預報、新葯設計、材料設計、工業設計和核武器研製等領域,常常需要通過數值模擬進行計算,而數值模擬的關鍵就是要有大量隨機數輸入;在遊戲、博彩、人工智慧等領域,需要使用隨機數來控制系統的演化;在通信安全、現代密碼學等領域,則需要第三方完全不知道的隨機數作為安全性的基礎。事實上,無論經典密碼學還是量子保密通信,都需要真正的隨機數作為保障。

可防禦量子攻擊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

以往通常有兩類獲取隨機數的途徑:基於軟體演算法實現或基於經典熱雜訊實現。軟體演算法實現的隨機數是利用演算法根據輸入的隨機數種子給出均勻分布的輸出。然而,對於確定的輸入,固定的演算法將給出確定的輸出序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類隨機數本質上是確定性的,並不真正隨機。基於經典熱雜訊的隨機數晶元讀取當前物理環境中的雜訊,並據此獲得隨機數。這類裝置相對於基於軟體演算法的實現,由於環境中的變數更多,因此更難預測。然而在牛頓力學的框架下,即使影響隨機數產生的變數非常多,但在每個變數的初始狀態確定後,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及輸出在原理上是可以預測的,因此這一類裝置的也是基於確定性的過程,只是某種更難預測的偽隨機數。量子力學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局面,因為其基本物理過程具有經典物理中所不具有的內稟隨機性,從而可以製造出真正的隨機數產生器。

量子力學這種內稟的概率特性,從量子力學理論發展的初期就一直深深困擾著愛因斯坦、薛定諤和溫伯格等重要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堅信「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他認為一定存在著一個更高的確定性理論,量子力學只是該理論的近似,而量子力學的內稟隨機性則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這種理論而帶來的誤解。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等人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試圖用量子糾纏這種奇怪的量子狀態來論證量子力學基礎的不完備和量子隨機性的荒謬。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則捍衛量子隨機性,認為量子力學的基礎是完備的。兩個學派進行了長達30年的爭論,但在當時,兩種觀念沒能給出在實驗上可以加以嚴格區分的精確預言,所有的爭論都局限於哲學層面。直到1964年,美國物理學家貝爾發現通過對量子糾纏進行關聯測量,量子力學和定域確定性理論會對測量結果有著不同的預言。利用這個特性即可開展貝爾實驗檢驗,從而判定量子力學的基礎是否完備和量子隨機性是否存在。

貝爾的理論提出之後的幾十年中,世界各國的眾多科研小組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量子力學和量子隨機性經受住了相關的實驗檢驗。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有兩個漏洞需要關閉,即自由選擇漏洞和塌縮的定域性漏洞。潘建偉小組長期從事量子力學基礎檢驗,針對這兩個漏洞,他們分別利用觀察者自主選擇和遙遠星體發光產生的隨機數,於今年分別實驗實現了超高損耗下和大量觀察者參與的貝爾實驗檢驗,文章先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和《自然》雜誌上。

此外,重要而有趣的是,由於貝爾實驗與量子內稟隨機性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繫,貝爾實驗的檢驗可以從根本上排除定域確定性理論,從而實現不依賴於器件的量子隨機數,即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這類隨機數發生器被認為是安全性最高的隨機數產生裝置,即使採用惡意第三方製造的組件,或者竊聽者擁有計算能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也無法預測或獲知它所產生的隨機數。因此,目前國際上紛紛開展這種隨機數產生器的研製工作,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正計劃利用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產生器建立新一代的隨機數國家標準。

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產生器在實驗上具有極高的技術挑戰:整套隨機數產生裝置需要以極高的效率進行糾纏光子的產生、傳輸、調製、探測;同時,不同組件間需要設置合適的空間距離以滿足類空間隔要求,才能以最高的安全性保證任何竊聽者不能通過內部通信偽造貝爾不等式測試的結果。

潘建偉、張強研究組經過3年多的努力發展了高性能糾纏光源,首先優化了糾纏光子收集、傳輸、調製等效率,並採用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開發的高效率超導單光子探測器,實現了高性能糾纏光源的高效探測;然後通過設計快速調製並進行合適的空間分隔設計,滿足了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產生裝置所需的類空間隔要求。最終,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產生器。

潘建偉表示,在現有的量子通信系統中,如果採用自己製備的或者可信製造商製備的量子隨機數產生器,其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是如果不小心採用了惡意第三方所製造的器件,就會發生隨機數泄漏。「我們新的成果則確保即使是使用不信任第三方的器件的情況下,也可以產生真隨機數,並且不會泄漏,從而確保通信的安全」。

這次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的最新成果,與此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的星光隨機數成果有何不同?潘建偉指出,星光隨機數的實驗是檢驗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的一個重要工作,而本成果則是在此前的量子力學原理檢驗中發展起來的技術基礎上,優化了糾纏光子收集、傳輸、調製等效率,並採用上海微系統所開發的高效率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件,實現了高性能糾纏光源的高效製備;通過設計快速調製並進行合適的空間分隔設計,滿足了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產生裝置所需的類空間隔要求。「最終,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可以防禦量子攻擊的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產生器」。

據了解,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的研究及後續工作將為密碼學、數值模擬以及需要隨機性輸入的各個領域提供真正可靠的隨機性來源,同時由於可信任的隨機數源是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關鍵環節,器件無關隨機數的實驗實現也進一步確保了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未來,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將建設高速穩定的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產生裝置,通過提供基於量子糾纏內稟隨機性的、高安全性的隨機數,爭取形成新一代的國際隨機數標準。(完)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俄科學家所提出的高溫超導理論得到驗證
蘋果iOS 12最新公測版發布:提高系統穩定性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