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知識·茶的欣賞

知識·茶的欣賞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會喝茶,不等於會欣賞茶,而會欣賞茶才能喝好茶,才能探知其佳妙之處,從而達到最高的茶藝境界。

曹雪芹、高鶚在《紅樓夢》中多處描繪了當時不同階層的飲茶及茶的欣賞。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卧怡紅院」中說道,賈母要吃好茶,命妙玉去辦,寶玉就在櫳翠庵中看妙玉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近200字將茶的欣賞寫得淋漓盡致。說了用茶時的茶具、茶名、用水、禮儀等。

人類的欣賞能力是天然的,但欣賞能力的強弱則隨著科學文化的興衰而變化。墨子曰:「目之於色,有同美焉;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感覺器官,人皆有之,而思維能力的高低,則決定於人的欣賞力。

欣賞茶時,從現時角度看,應一賞茶名,二看茶形和色澤,三審香氣和滋味。

茶名的誕生,或以產地稱名,或因其質特異取名,或因歷史典故命名,或懷念先人古事題名……中國茶,特別是名茶,其名稱是很美的,如能將如詩如詞的茶名瀏覽一遍,細細品味,便覺芳津四溢,妙想聯翩,令人陶醉。「珍眉綠茶」,會使人聯想到古代仕女的彎彎峨眉,正如古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情景。一個好的茶名,甚至會使人想起一幅幅奇峰突起、怪石嶙峋、煙波浩淼、碧水蕩漾、龍騰鳳飛、百花吐芳的潑墨丹青,一首首濃墨重彩、字字珠璣、文筆瀟洒、落落大方的瑰麗詩章。奇巧而富有魅力的茶名,表現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藝和茶葉的品質。欣賞茶名能使人們增長知識,增加見聞;欣賞茶名還能使人們憶古思今,展望未來。

茶的形狀和色澤,能感染人的視覺,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唐陸羽《茶經》曰:「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說明古時茶就有多種形狀,現代的茶葉形狀更是千姿百態。就散茶言,有扁形、針形、捲曲形、顆粒形、圓形、粉狀、花狀形等;就緊壓茶而言,則有柱形、圓形、碗狀形、方塊形、長方塊形、竹節形等。

不同形狀的茶葉,有相同色澤,也有相異色澤。從茶葉外觀上看,有黃色、黑色、綠色、紅色等。因此,有的叫白茶,有的叫青茶,有的叫黑茶,有的叫綠茶,有的叫紅茶等。

茶葉沖泡後,形狀發生了變化,幾乎恢復了茶葉原料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加工考究,芽葉成朵,在茶湯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更有甚者,因其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幾沉幾浮,猶如刀槍林立。茶湯的色澤就在芽葉運動中徐徐展現,由淺入深,繁多的茶類形成千顏萬色:紅色、綠色、黃色……同一茶類,因其級別不同,產地不同,採茶季節不一,加工上的微小差異,甚至所用茶具、水質相異,都會影響茶湯色澤。

古人在品賞茶湯時,因沖泡方法與現代不同,還對茶湯紋脈形成物象,進行「分茶」遊戲。古時飲茶中的點茶,必然會使茶湯紋脈振動,形成似圖像、似文字的景象,由此運用豐富的想像力,進行「茶戲」活動。古人有詩曰:「二者(指注湯入碗和玉爪在碗中的動作)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分茶時的意趣。

品湯味和嗅茶香是欣賞茶的精華。茶湯滋味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茶葉品質的高低,不同品種和品質的茶葉滋味不一樣。毛峰、雲霧茶,其茶湯滋味鮮醇爽口,濃而不苦,醇而不淡,回味甘甜;碧螺春、毛尖等滋味鮮甜爽口,味清和,回味清口生津;大葉種所制紅茶,滋味濃烈,刺激性強;而粗老茶葉則茶湯滋味平淡,甚至帶青澀。欣賞茶湯滋味,主要靠舌,要充分運用舌的感覺器官,尤其是利用舌中最敏感的部位,即舌中和舌根,來享受茶的自然本性。

嗅茶香是欣賞茶的最難一環,沒有一點經驗和技術是難以得到這種享受的。干嗅,即先嗅干茶。各類茶干香不一,有甜香、焦香、清香等等香型。再熱嗅,開湯後,栗子香、果味香、清香等撲鼻而來;而冷嗅時,又會嗅到被芳香物掩蓋著的其他氣味。用不同方法可以嗅到不同類型的香氣。欣賞花茶,則除茶香外,天然花香如茉莉花香、梔子花香、白蘭花香、玳玳花香、珠蘭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一陣接一陣。好茶其香自然真實、純真,而低質茶則煙焦味、青草味,充斥茶香之中,有的還夾雜餿臭味,令人作嘔。正確應用鼻子和喉部,能夠幫助人們去欣賞、鑒別茶葉的香氣。

來源:《安化黑茶》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陳放時間對茯磚茶抗氧化性的影響研究
茶葉除了飲用以外,還能做其他用嗎?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