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棉花糖實驗之父去世,再次掀開這個著名實驗的面紗

棉花糖實驗之父去世,再次掀開這個著名實驗的面紗

他「證明了」延遲滿足感對於兒童長大後獲得成功的重要性。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一項開創性研究,即「棉花糖實驗」。

在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為研究中,共有600名4到6歲的兒童參與,他們均來自斯坦福大學附屬的幼兒園(Bing Nursery School),並被要求做出選擇:在你面前放著一塊棉花糖,如果能堅持15分鐘別碰它,那麼15分鐘後你將被額外再獎勵一塊棉花糖。若沒堅持住吃了就沒有了。Mischel離開實驗的房間後,一台隱藏攝像機開始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有的小孩在Mischel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則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手蓋住眼睛、踢桌子玩或是用手指戳棉花糖。還有的孩子湊上去聞,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邊緣咬一小口,希望等Mischel回來的時候不會被發現。總共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堅持了15分鐘,並得到了獎勵。幾年後,該研究小組回訪了這群小孩,探究在棉花糖實驗中選擇延遲滿足感的做法是否與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具有相關性。

Mischel發現,幾年過去了,當初能夠為了獎勵而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更高的自信程度或更優秀的成績)。

他表示:「在誘惑(棉花糖)前堅持自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兒童的社會和經濟背景。」而少年時期的分心策略對於成年之後選擇延遲滿足感以獲得更大效益的做法有較大的影響。Mischel建議,當自身對吸煙、甜食等產生了自我爭辯和妥協的衝突時,保持一個目標,並專註於失去自我控制之後可能產生的後果。

但今年早些時候,一項發表於《心理科學》的研究重新在這個時代進行棉花糖實驗之後發現,似乎與Walter Mischel當初的實驗結果有所偏差。該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在數年後將獲得的成就與抵制誘惑的能力之間的確存在同樣的相關性,但若將每一位兒童的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加入考慮之後,其意義便驟然下降。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合著作者Jessica McCrory Calarco表示:「因為幼兒在棉花糖前堅持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家庭背景,反過來說,正是這種背景和家庭教育才是這些兒童在日後獲得成功的原因。」

Mischel本人曾在2015年接受採訪時說過:「若是因為沒有等待那15分鐘,便認為自己的孩子註定會失敗,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解。」因為延遲滿足感也帶來了可能15分鐘後將一無所獲的風險,而Mischel後續也提出,真正重要的是參與者,即兒童本身自主評估等待的風險、並自主選擇的過程。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arstechnica,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地球會旋轉?
3D列印還沒整明白,又來了個聲波列印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