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替康熙選後,為何要排除鰲拜和遏必隆之女,而選索尼孫女呢?
孝庄皇后天生就是個操心的命,輔佐兒子鼎定中原後,又為孫子玄燁安邦定國耗盡心血。不說別的,單是為了兒孫的婚事就已經讓她焦頭爛額了,她為順治立的兩位皇后都不如意,還因此鬧得母子不合。所幸,在為孫子康熙選後一事上,還算順風順水。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后為了給康熙選皇后,曾帶著侍女蘇麻喇姑親自駕臨索尼府上,此行定下了赫舍里氏皇后的名分。其實,孝庄為康熙選皇后的過程絕非這麼簡單,而是費了好大的周折才實現的。
康熙初年,順治留下遺詔命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為四大輔政大臣。從早年來看,這四人還較為同心協力,為穩定朝局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可是到了康熙五年以後,他們的關係就很微妙了。自古以來權力是最容易讓人喪失理智的,隨著權力越大慾望也就越大。
眼看小皇帝康熙一天天長大,四輔臣之間都在背地裡活動,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入宮中成為後宮之主。不過,仔細分析起來,四大輔臣之間大致可以分為兩派,索尼、遏必隆和鰲拜出身兩黃旗,一直是皇帝的自將之旗。雖然出身正白旗的蘇克薩哈也是上三旗,但素來被其他三人排擠。
因此,蘇克薩哈處於相對孤立的境地,也就沒有能力來競爭皇后之位。早在孝庄下旨替康熙選後的那時起,索尼、遏必隆和鰲拜就蠢蠢欲動。在候選人名單中,既有遏必隆的女兒,也有鰲拜的女兒,當然也有索尼的孫女。不管選誰做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的家族力量的壯大。
當時,鰲拜的狂妄勢頭已經日益暴露出來,洞察力極強的孝庄已察覺出,因此鰲拜的女兒被第一個從名單中剔除。遏必隆是個兩邊倒的人物,哪邊實力強就倒向哪一邊,這樣的人顯然不足以完全依靠,但也不可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可以入宮為妃,但絕不能為後。
這麼篩選下來,剩下的就只有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了。作為四朝元老,索尼除了對漢族官員排斥以外,對清廷是絕對忠心耿耿的。皇太極暴亡後,是他力挺立皇子為帝,這才挫敗了多爾袞的陰謀,讓六歲的福臨登上的皇位。其後,他屢次受到多爾袞的打擊,但至死不渝,效忠順治帝。就憑這一點,索尼的地位就不可撼動。
孝庄心裡清楚,四大輔臣中只有索尼最靠得住,因此冊立赫舍里氏為皇后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樣是政治婚姻,康熙帝和赫舍里氏的感情明顯好過順治帝和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大婚時十二歲,赫舍里氏十三歲,稍微年長的皇后顯得要成熟得多。或許她既是一位年少的皇后,又充當了康熙姐姐的角色,這讓康熙一直對她懷有一種不尋常的感情。
1669年對於康熙來說是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他剷除了權臣鰲拜,真正實現了親政。幾個月後,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為他生下了第一位皇子承祐,讓他第一次當上了父親。然而,幸福的希望很快成為泡影,四年後,四歲的承祐夭折,孝誠仁皇后和康熙帝悲痛不已,特別是孝誠仁皇后為此鬱鬱寡歡。
好在孝誠仁皇后還年輕,還能生育。1674年6月6日,孝誠仁皇后在生下皇二子胤礽後,卻因大出血而死,年僅22歲。皇后死後,康熙非常悲痛,他沿襲明代的傳統,輟朝五日,一個月後追悼皇后時,他在皇后的梓宮前灑酒祭奠,表達了哀痛之情。
對於胤礽的出生,康熙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責怪小嬰兒導致了皇后的去世,日後康熙帝曾斥責胤礽「生而克母」為第一大「不孝」;另一方面,他自己似乎在某些方面又與這個孩子有共同之處,因為他自己也是兒時喪母。此外,康熙也把對皇后的感情轉移到胤礽身上,儘管他的感情是那樣錯綜複雜,但他對這個孩子是趨於嬌慣和放縱的。
此後不久,康熙下定決心,要立胤礽為太子,以回報索家為皇室做出的貢獻。這也正是胤礽一而再再而三犯錯,都受到康熙帝原諒的重要原因。作為政治婚姻而成就皇后的赫舍里氏無疑是幸福的,只不過這種幸福太過短暫,太子胤礽的被廢實為身後一大憾事。
※此人是劉邦的心腹,臨終前卻說:我出的壞主意太多,子孫必受牽連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