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柴靜「土崩瓦解」的那個德國男人,十幾年後還是走了
有一個德國人
不求回報不帶任何目的的紮根在中國
去全身心投身於孩子們的教育
他讓柴靜幾次進山專訪
並在他面前慚愧至極
這個人叫盧安克
他的故事至今感動著無數人
剛到這裡的他如同叫花子:
沒有親人、沒有房子、沒有孩子、還經常光著腳穿鞋,語言不通。
但他的「老實」很快贏得了村裡人的認可,
很快在村裡安頓下來。
他在村裡免費給孩子們上課,
他不要工資,不在學校教師職工表上任職,
就這樣一干就是十幾年。
盧安克1968年出生在德國漢堡
他的哥哥是世界和平綠色組織的志願者
妹妹常年在非洲納米比亞教書
這一家人
沒有一個從事著我們口中的「正常工作」
他們全家都不計報酬
不遺餘力地想用一己之力
幫助弱勢群體
儘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哪怕一點點
盧安克也是懷抱這樣的念頭
跑來中國做老師
起初,盧安克曾在一所縣城裡教英文。
他認為語感是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
他沒有拿著課本上的東西去教育孩子
在他眼中 孩子如果能寫出
「像風箏一樣跑, 像自行車一樣飛」
這樣的句子,就值得被讚美
但是這樣的教育 卻無法幫助這些孩子
拿傳統意義上的應試高分
不能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
家長們怨聲載道
盧安克最終選擇了離開
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到,
在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
人們都太急了,而在教育上更為嚴重
2003年,他來到了板烈小學
他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
從發達的城市跑到偏遠農村
不拿一分錢的工資義務教學
有人說在愛情中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其實任何一種感情都是如此
盧安克用整整十年的陪伴時光
教會孩子們的不僅僅是知識
還有愛和包容
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那些留守兒童 教育缺失的孩子
因為有了愛和陪伴
豐盈而堅強地生長著
盧安克不僅是這些孩子的老師
他更像是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人
孩子們叫他老盧
孩子們說:老盧就是我爸爸
他在中國的大山裡和這群孩子一呆就是10年
他曾經在村裡發生過車禍
無數人問他:
如果再發生怎麼辦?
如果哪天你死在了中國怎麼辦?
盧安克說
我覺得我的命運就屬於這裡
而我的命已經交給了孩子們
哪怕讓我死了
我也絕不遺憾
板烈小學的孩子
父母常年不在身邊。
所以沒有人對他們進行最基礎的教育
他們行事粗野
一言不合就暴力解決問題
所以 相比於書本教育
盧安克選擇了先教他們做人
他先是教育孩子要學會尊重
在教室後面的牆壁上,
有一幅全班學生一起創作的畫。
各種各樣的顏色,每人畫一點。
有的孩子把前面的畫布全部塗滿
後面沒有位置留給其他孩子
其他孩子就要覆蓋掉這個孩子的畫
而不懂得給別人空間的那些孩子
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畫被覆蓋的心痛
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都學會了尊重和保留空間
他上課從來不拿書本,
在其他老師眼裡他就是在逗孩子們玩,
但他卻贏得了學生們的擁戴。
他可以跟學生們一起爬樹,
教孩子們保護森林;
一起在泥巴里打滾,帶學生去樹林里拍科幻片;
抓泥鰍,在河裡教學生設計河壩;
甚至他還帶著學生自製犁,去地里花幾個小時嘗試新發明。
學生說他不像老師,像「暖男」,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書上沒有的知識。
他沒有改變板烈孩子們的天性
而是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音樂、美術、體育、勞作……
夏天帶孩子們去池塘里摸魚
冬天帶孩子們動手用石頭圍住草屋
他指著大壩告訴孩子
水流太少莊稼長不高
水流泛濫也是一種危害
他指著大樹告訴他們
樹根能緊緊抓住土壤
很多東西 紮根越深 站得越穩
2009年
盧安克意識到
可能自己接受媒體採訪
能讓更多人參與到和他類似的工作中來
抱著這個想法
他出鏡了《面對面》欄目
片子一經播出
震撼了社會上很多人
那些只有硬生生灌溉的中國式教育
在盧安克這裡變得再也站不住腳
有人直接發朋友圈
說一個德國人狠狠打了中國教育一個耳光
人們開始反思
教育真的僅僅是傳授知識這麼簡單嗎
有人要推薦盧安克去「感動中國」
面對這些衝突和讚美
盧安克說
我並不想感動中國
媒體會把我塑造成名人
而我只想做好我的事
做名人會影響我的工作和生活
無論初衷是為何
當他的事迹被曝光後
盧安克撼動了一些人不安的內心
他們開始想方設法刁難他
有人在網上認為他是「危險分子」
甚至懷疑他是「戀童癖」故意去山區支教
這些人覺得:
世界上怎麼會有無所求的人?
這些人習慣了燈紅酒綠中的揮霍
習慣了做任何好事都被報道出來
他們覺得這個外國人揭了他們的「家醜」
這些事慢慢發酵
盧安克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
他越來越不安,
最終只好關閉了博客
「作為一個外國人
我卻管一些自己不該管的事情
這讓本國人感覺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
我是不應該管留守兒童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放棄的話,我的學生又會很難過」
這是盧安克關閉博客前寫的最後一段話
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他只能切斷自己能被外人所知曉的一切渠道
躲避所有的鏡頭
安心跟山裡的孩子呆在一起
柴靜曾經多次去山中訪問過盧安克
而這個沒有目的的人
是極少數真正打動了她的採訪對象
柴靜說
面對盧安克,我土崩瓦解
是什麼讓一個外國人
對山裡的孩子有這麼深的責任感
誰也不知道
可能習慣於在燈紅酒綠中忙碌度日的我們
早已經看不透
也想不明白了
2013年後
因為國內的層層為難
因為盧安克的家庭矛盾
他選擇暫時離開了大山
回到了城市中生活
但大山的孩子依舊是他的牽掛
他臨走時說
我早晚會回來
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
而後
再沒有人知道這個德國人的消息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日本最牛間諜:二戰後潛伏中國37年未被發現,給日本輸送150條機密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