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已經如此優秀,為何仍有大量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1973年,當時我還在英格蘭的諾里奇市讀書。平時我會給外國學生補習英語,並以此來賺取學費。如果我的性格那時能再八卦一些、再俗氣一些,我一定會追問我那15名中國學生:「為什麼北京的外交部門會把你們送來英國學習英語呢?」
在當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學已經陷入癱瘓。把有著光明前程的年輕外交官們送到西方資本主義的懷抱學習英語?「四人幫」對此一定是不贊成的。中國外交部門的一些人把他們送到英國來,應該是冒著很大風險的。
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2018年8月26日在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刊發文章:《中國大學已經如此優秀,為何仍有大量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
現在看來,那不過是個開始,此後中國的留學大軍不斷壯大,湧向世界各地。據中國媒體引用中國教育部門的數據,僅去年一年,就有超過60萬名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奔赴海外求學。目前,已有超過150萬名中國留學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半數都在美國,而且這些中國留學生佔到了各國在美留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中有九成都是自費生,他們每年需要向美國大學繳納110億美元學費。
不過,根據許多白宮人士以及參議員的說法,這些中國留學生大部分都是間諜,或者將成為間諜:他們已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我們暫且把這種充滿偏執妄想的觀點放在一邊,僅從中國留學生的人數來看,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為何會有如此大量的中國學生湧向海外?這個事實本身意味著什麼?
柯偉林(William Kirby)在哈佛大學擔任T. M. Chang中國研究講席教授,他在哈佛大學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彩的文集《中國之問——對一個崛起中大國的洞見》(The China Questions -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中也提出了上述問題。
柯偉林教授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中國人有留學海外的傳統,尤其是赴美留學,中國人對此有著很深的情節。一個世紀前,「為學生考取美國大學做好預備工作曾是清華大學的建校使命之一」。很難想像,如今已是中國令人敬畏的頂尖高校之一的清華大學曾經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
1911年,當時的伊利諾伊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斯(Edmund James)對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說:「如果哪個國家能夠成功培養當下這代中國年輕人,那麼這個國家就將在道德、學術和商業影響力方面獲得最大的回報」。當時的美國對華態度與今天華盛頓將北京視為外交安全威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一片混亂,中國精英階層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國學習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眾多中國大學已經獲得卓越國際聲譽的今天,在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已經躋身全球最好大學之列的今天,為什麼情況仍然沒有發生變化呢?不久前,中國的大學錄取名額還十分有限,那時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國外還可以理解。可是今天,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已經有3600萬名學生在中國各所高校就讀,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僅為600萬。如今,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和印度之和。
人們最初給出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柯偉林教授指出:「中國家長普遍認為美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高,而且有著很開放的辦學理念」。而其他家長則是出於躲避中國地獄般的高考才做出了送子女留學的決定。去年中國有940萬名考生參加了這場全國統一考試。對於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準備並參加高考是一段令人十分焦慮、痛苦的經歷。
中國人對高考的重視是怎麼形容都不為過的,中國的某些精英高中甚至為此做出了雙軌制教學安排: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內容完全以高考為導向,另一部分學生則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柯偉林教授指出:「中國教育制度的優勢在國外反而比在中國國內更加受到推崇,他們必修課課時安排得非常多……不過對於突然暴增的畢業生群體來說,找到好工作的確有難度」。
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即便柯偉林教授也從未提出過:為何中國政府會允許如此大量的學生遠赴海外留學,而且還允許他們學成之後回到中國從事非常重要的工作呢?難道在國外的經歷不會使中國留學生們接觸到外國「骯髒」的思想並進而使他們對中國的社會制度產生懷疑嗎?據統計,在過去40年里,已有520萬名中國學生前往國外求學,其中310萬名(佔總數的60%)已經學成回國。
無論上述問題的答案是什麼,令人感到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今美國領導層對中國留學生破壞美國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可能性感到十分焦慮。反觀中國領導人,他們似乎對那些可能受到外國思想「污染」的歸國留學生十分寬容,甚至允許他們在國家的諸多關鍵領域擔當重任。
下面是《南華早報》讀者在本文後的留言,觀察者網選取部分翻譯如下,僅供參考:
yakhmi:我今年72歲,住在印度,現已從科研崗位上退了下來。我曾多次訪問世界各地的大學和實驗室,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對於在西方接受教育都抱有很高的熱情。從1988年到1993年,我訪問了加拿大、美國和歐洲,我見到了一些中國留學生,為了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他們學習都非常用功。那些中國學生中的大部分都希望完成學業之後回國,他們比印度留學生更戀家。以1988年的加拿大多倫多之行為例。我發現中國學生們喜歡住在一起,這裡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他們的英文還不太流利,其二是他們大多在當地沒有收入來源,只靠中國政府每月500加元的津貼過活。為了過得節省些,他們就三四個人同住一室而且還一起做飯吃。然而,這對他們是不利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失去了與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的機會,也失去了強制性練習英語的機會。不過,即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還是成功獲得了學位,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回到了中國。他們回國後以再次以高昂的進取心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隨著中國經濟穩步發展,他們在工作中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yakhmi:現在回過頭來一看,中國政府資助中國學生赴西方留學的政策是一筆很好的投資。與之相比,印度學生大多是在獲得所申請大學的獎學金之後才動身的,他們的留學生活靠的就是那些獎學金。與中國政府不同,印度政府並沒有向被西方大學錄取的印度學生授予獎學金。印度留學生們很少住在一起,這也便於他們更加了解西方社會,減輕思鄉之苦,他們中的大部分最後都留在了美國、加拿大或英國。這對於印度來說是人才流失,但還構不成經濟上的損失,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找到了好工作,並經常給仍在印度的父母寄錢。在過去的25年里,情況已有所變化,我發現有更多的中國專業人士留在了西方國家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他們能講流利的英語,也入鄉隨俗融入了西方社會。不過那些回到中國的人也幹得不錯,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他們獲得了與留在西方的中國人同樣的教學科研條件。不僅是中國人,我發現很多做得不錯的韓國、台北、新加坡甚至日本的大學教授都曾在美國受過教育。
chat7chat7chat7:我認為,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擁有一段出國留學的經歷都是很有必要的。這段經歷可以幫助你成長,改掉那些傲慢自大的毛病。人性一般來說都是骯髒的,作為人類的一員,你應該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個特殊的人,不要自命不凡。
kkqqioo:大學裡教授的東西一般來說都是沒有明確答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是定義好大學的一項重要標準。中國的大學和教育體制與西方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打破思維慣性的教育風格相比過於死板了,這就是中國學生選擇留學美國的原因。另外,對於中國家長和僱主來說,一個學生如果畢業於一所美國大學,這能給他帶來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因為這樣的學生往往都具備不錯的英語水平。
Clearmind:中國學生赴國外留學的原因不一定在教學質量或費用方面,去別的國家了解一種不同的文化,這也是他們學習生涯的一個重要部分。
Mount Sandalwood:作者點出的這個問題讓人無法反駁卻也令人困惑,十分欽佩。此外,作者還說明了100年來引發留學熱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中國領導人也能對這個問題給予關注。鴉片戰爭的結局讓中國人開始直面現實,隨之也產生了民族自卑感。從1850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西方比中國優秀的心理便牢牢紮根於中國人內心深處。這種心理至今在香港、新加坡等西化的社會仍然十分明顯。人們本能地認為,比起去其他地方,去西方國家讀書、旅遊是更好的選擇。當我回到香港的時候,我能感覺到親友們對我頗為微妙的熱情態度,原因僅僅在於我是從美國回來的「華僑」,其實我對充滿此類待遇的短期休假並沒有什麼興趣。在營造這種不理性的崇洋媚外觀念上,媒體是負有責任的,中國大陸的媒體也不例外。人們在潛意識裡給西方事物以及在西方舉辦的活動籠罩上了一層光環。好萊塢電影、NBA籃球比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英式橄欖球、奧運會等等等等……我並不是說配得讚美的西方事物不應受到讚美(好萊塢電影的確比很多亞洲電影拍得好)。不過,對西方文化的那種誇張的宣傳的確使我們對自己文化的偏見根深蒂固了,這種宣傳的負面效果是很明顯的,這導致最聰明的中國年輕人都希望去西方,而不是留在自己的祖國。鄧小平曾將這種現象稱為「歷史遺留問題」(historical leftovers)。唉!!!
tv@2:這是對中國教育體制的一場考驗,資金缺乏和裙帶主義扯了這套最古老教育體制的後腿。為了獲得「上天的授權」(the mandate of heaven),中國教育必須一如既往地保持世界一流水準。教育事業與經濟實力和國家意志息息相關。中國已經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而中國的意志又如何呢?貿易戰是個好機會,因為它可以迫使中國在教育領域增加投入,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內生性增長,進而使中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領袖。
Whyisthisnews:我想到了好幾個原因。記得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並沒有把愛德蒙·詹姆斯校長關於中國的建議放在心上,羅斯福更喜歡日本人,他希望日本人能幫助美國控制亞洲。關於作者提到的幾點,我想相對於中國學生龐大的規模來說,60萬人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國家,中國家庭也有這個經濟實力,送孩子到國外留學並沒有什麼可指摘的。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在過去40年里,60%的留學生已經回到了中國。實際上,如今有80%的中國留學生都會選擇回國(這是過去15年里的發展趨勢)。這戳破了西方另一個謊言,即「中國人不喜歡自己的國家裡存在不同的聲音」。正如作者指出的,中國本可以切斷這條外國對中國施加影響的管道,可中國並沒有那樣做,出國留學與學成歸國的人數都在持續增加。我注意到的另一個現象是,很多著名大學都希望在中國開設分校。美國的紐約大學和杜克大學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以色列理工學院也已經這樣做了。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如今已躋身外國學生最喜歡的留學目的地全球前五名(預計今年可以排到第三位)。到中國留學的最大群體來自亞洲和非洲,他們希望能到比西方費用更低的國家接受大學教育。所以說,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側面。
Fight for China:長期落後已經把中國人變成了一切西方事物的盲目崇拜者,即便中國自己的大學已經躋身世界最優秀大學之列的時候也是如此。
Whyisthisnews回復Fight for China: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被殖民過的地方都對曾經的殖民者有這種盲目的崇拜。
dolce.w:我個人認為,很多人到美國來不過是浪費了幾年時間,目的在於拿到移民身份,這也是為何在美國有這麼多只有一間教室、位於小賣部樓上的大學。有些人被外國大學的光環所迷惑,而另一些人之所以出國留學,原因在於他們在本國考不上好大學。不管怎麼說,人年輕的時候能到一個不同的國家,接觸一種不同的文化,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Dan Chui1:好學生不用教,不用功的學生你也教不好。
cnnzwb:作者提出的問題也正是我想問的,尤其是很多中國學生都抱怨西方城市落後、像個大村莊,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去呢?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畢業後回到了中國,我發現如今中國的僱主對海外院校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段時間以來,有海外學習背景已經不能給求職者加分了,可如今海外留學背景甚至還會給求職者減分。我想這主要是因為,與考取中國大學比起來,中國學生被外國大學錄取的難度更低;而且與中國大學裡的同學比起來,外國大學裡同學的水平也要低一些。
※與美關係緊繃 伊朗最高領袖敦促部隊強化力量
※日媒:中國禁令後,日本廢塑料急需尋找出路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