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王陽明:過得不好,是因為想得太多

王陽明:過得不好,是因為想得太多

文稿 | 儒風君原創,轉載註明來源:儒風大家

王陽明、曾國藩都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所以才活得那麼累。

成大事者不糾結,別想太多,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01

別想太多,活在當下

王陽明軍功卓著,屢次平叛有功。

但是王陽明信奉的是仁政愛民,可最終卻成了朝廷的兵器,四處殺人。

寧王叛亂的時候,他兵少將寡,不得已動用火攻,消滅三萬叛軍。

雖是叛軍,卻也是生命,王陽明幾日吃不下飯,揪心又懊悔。

但是他知道,這事兒沒得選,要是讓寧王成功,將來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

所以他很快收拾好心情,安頓災民,清剿殘餘勢力,恢復戰後秩序。

王陽明曾言「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未來和過去的事情,想太多沒意義,只能丟掉清明的本心,順其自然,踏踏實實去做就好,其實那些讓你憂慮的事,到頭來都不是問題。

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

馬祖禪師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人很奇怪,大家不都是這樣嗎,為什麼只有禪師修行日深。

禪師回答: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

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

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智慧。

天下沒有後悔葯,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懊悔徒勞無益。

未來的事情尚未發生,誰也無法預料,擔憂是白費時間。

真正成熟的人,不糾結過去,不擔憂未來,認真而專註的活在當下。

02

別想太多,做了再說

有個年輕人遲遲不肯耕種,長者問他為啥。

他說:種子不好怎麼辦,種了莊稼長了蟲子怎麼辦,遇到旱澇災害怎麼辦。

困難重重,都需要解決,還是準備好了再說吧。

他準備好的時候,已經錯過了農時。

我們常說: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

但是孔子說:再,斯可以。

很多事情,不用想那麼多,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王陽明常常講:知行合一。

知道是知道,實踐是實踐,想要完全知道,那一定要實踐。

事前三思,思的多半是脫離實際的杞人憂天。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梨子吃一口才知道甜不甜,鞋子穿上試一試才知道夾不夾腳。

很多事情,想太多沒意義,不如去試一試。

先行動起來,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循序漸進,不斷前進。

考慮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少想些沒用的,多做些有用的。

03

別想太多,知足常樂

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良田美宅,華服利祿,什麼都要,就意味著什麼都得想。

人心是一個有限的容器,裝的東西一多,人就容易焦慮。

馬雲就曾經說自己曾經半夜愁的睡不著覺。

為什麼?

因為競爭對手層出不窮,時代變幻莫測,時時刻刻都要想著阿里巴巴這艘超級戰艦的安危。

名聲太盛,金錢太多,是惹人羨慕,卻也是一種負累。

長年累月之下,人肯定身心俱疲。

馬雲宣布卸任回歸課堂,未必不是最好的選擇。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洒脫,何等簡易!」

人一生的修行功夫,在減而不在加。

只有去掉這些外在的負累,人才能輕鬆快樂。

《道德經》里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但是精力、能力卻是有限的,與其身心俱疲,將來受辱,不如退一步,常樂知足。

人來人去,什麼也留不下,帶不走。所以要那麼多東西幹什麼,夠用就好。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

人生真正的境界,不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而是歷盡千帆,閱盡滄桑之後的純真與簡單。

點擊試聽楊鵬老師《道德經》90講

點擊試聽賀偉老師《周易》40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無微不至,其實是一種傷害
《周易》:高層次的人,都有這8種福相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