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六灣:使臣還是騙子?——明代中期中亞來華人士的歷史
原標題:怕六灣:使臣還是騙子?——明代中期中亞來華人士的歷史
2018年9月19日下午,應北外歷史學院邀請,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廉亞明(Ralph Kauz)教授在圖書館三層報告廳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怕六灣:使臣還是騙子?——明代中期中亞來華人士的歷史》的講座。本次講座是「全球史與中國2018」系列講座第14講(總第62講),由歷史學院講師楊釗老師主持。
本次講座圍繞一個特別有趣的帖木兒帝國「使臣」怕六灣出使明朝進貢獅子的故事,生動、深刻地展示了明朝時期中國與中亞各國持續長久的外交關係,其中牽涉到了經濟、文化、政治等多個方面,講座耐人尋味。
廉亞明教授首先通過追根溯源、地圖引證,梳理了15世紀中亞國家的建立與更迭的歷史,強調了當時中國與中亞的外交關係,並解釋了研究這段中西交流史對世界史、中國史研究所起的的重要意義。其中講到的許多細節,比如新疆維吾爾族的發展歷史,帖木兒帝國與元朝的關係都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接著,廉亞明教授集中講述了怕六灣這樣一個來自帖木兒帝國都城撒馬兒罕的使臣出使明朝的故事,他分別從《明史》《明實錄》等文字材料以及在一幅描畫了怕六灣進貢獅子的圖畫中獲取的信息,從多個方面對怕六灣的真實身份提出了種種質疑。比如在《明實錄》中有說怕六灣進貢時間與記錄的時間相異;怕六灣在留京期間不斷主動地向皇帝邀賞,以及在返回撒馬兒罕時,以西北道受阻請求借海道歸國,並在山東有招買女性奴隸的不端行為;在海途島國馬喇加又購買獅子,第二次返回明朝等等。此外,在那幅畫有怕六灣描相的圖上的「人為印章」,和所謂人物畫像的面部特徵以及衣著打扮等方面都有種種疑問。
最後在提問環節,聽眾們踴躍發言,向廉亞明教授提出了許多有關明朝海外關係,如何理解與運用史料,以及漢學研究的理論思想等問題,廉亞明教授一一給予解答,獲得在場聽眾的一致好評,最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秋瑋瑋
圖:朱唐玉
TAG:北外全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