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們什麼時候才能反省這個道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們什麼時候才能反省這個道理?

謝絕任何媒體未經授權轉載,喜歡請轉發呦么么噠!

最近一個月對於上學的小夥伴們可以說是風風雨雨,月初是災難大片,開學補作業。

接著南方部分省份的小夥伴又經歷了颱風停課。

可是作業沒有停哦~~

而今年灣灣出的一部新劇告訴我們:即使是離校放假也要努力學習!不然就算躲過了颱風也有可能小命不保!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國產恐怖片雖然一直是走進科學的風格,但是很奇怪的是,我印象里最嚇人的影片里,好像有不少是給小孩看的作品……

怎麼看都覺得很偽記錄風的《瘋狂的兔子》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不過今天要講的這部作品,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算是單元劇。

和吳秀波老師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名字很拗口的名字,來自紀伯倫的一首詩。

劇情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一共分為五個單元故事。不過光靠看海報就知道,嗯,請做好尖叫準備……

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

影片一開始,是出軌的丈夫和小偉媽媽在談離婚條件。

不過在這種場合下還能一臉變態地沉迷於擦水杯、墊杯墊、擺位置……怕是強迫症晚期沒治了才離婚的吧

一邊擦水杯一邊談條件的媽媽表示,我只要我的兒子。

和所有不安分的少年一樣,小偉會在課本上塗鴉、計劃即將到來的畢業旅行,以及偽造學校印章用假成績單在母親面前矇混過關。

不過,有個重度潔癖+強迫症的母親,小偉那一堆假印章很快就被發現了。在抽根煙冷靜一下後,小偉媽媽遇到了神秘的借火男。

從此,小偉就像《土撥鼠之日》的男主一樣,每天都在星期三的早晨醒過來,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同樣的人和事。

被困在星期三的小偉開始從媽媽身上找突破口,而媽媽拿出一個可以控制兒子人生進度條的遙控器說,你不改正錯誤就別想逃出來。

《忌日快樂》里,女主也是一直卡在一天上……

一次補課不行?那就用遙控器倒退回去補十次!

不喜歡吃苦瓜?遙控器警告!

不愛吃苦瓜和能不能吃苦有什麼關係?

就這樣,小偉變成了只聽媽媽的話的好孩子。

直到遇上了同樣喜歡畫畫的殺馬特女孩小嵐,小偉才在這緊緊受控的人生中,獲得了片刻喘息的機會。

然而,小偉媽媽在發現後,先是質疑了兒子的審美品味,然後毫不留情的按下了遙控器。

從此初戀是路人……

看到這裡,相信每個同情小偉的路人都會勸他重新投胎,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小偉當然也想到了,但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不是因為刀不夠利,也不是因為停電,更不是因為樓不夠高,而是因為媽媽的遙控器……

成年後的小偉變成了母親理想中的樣子:洋氣、精英、高薪……但他依舊活在被媽媽支配的恐懼當中。

終於等到母親去歐洲旅行的那天,小偉破解了密碼偷到了遙控器。

然而畸形變態的母愛瞬間爆發。

wtf?

徹底絕望的小偉被車撞飛後,他最想回到的,是和初戀小嵐相遇的那一天......

第二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父親是系主任,母親是留美碩士,自己是國考第一名,還有一個活潑精靈的妹妹。

然而,她卻在開場不到五分鐘就跳樓了。

這麼完美的女孩,到底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其中也包括茉莉的媽媽,為了知道女兒自殺的原因,她開始尋找線索。

首先是查找家裡專門監視女兒一舉一動的監控錄像。

然後仔仔細細翻遍女兒的房間和遺物,發現了藏在零食袋裡心理醫生開具的病歷單。

媽媽想起一個好友的兒子是做腦科研究的,可以藉助資料和科技來還原死者的記憶。

但尋找女兒為什麼自殺的過程並不簡單,首先是被自己的丈夫吐槽「求放過女兒」。

二女兒和成績優異的茉莉比起來,差得太遠。

就連心理醫生也以「不能透露病人隱私」為由,拒絕了茉莉媽媽的請求。

好在好友的兒子從茉莉的屍體中提取到了她生前的記憶,於是茉莉媽媽自願當起了科研小白鼠,對茉莉的記憶進行了讀檔……

自以為對女兒360°無死角了解的茉莉媽媽在讀取女兒記憶後發現,女兒變成了她最熟悉的陌生人。

茉莉會撒謊跑去媽媽最鄙視的小說簽售會。

茉莉喜歡把偷來的東西送給媽媽用。

茉莉考不好就會自殘。

就這樣,嫌疑人從疑似早戀對象實則為gay的小說男,換到了心理醫生。

最後才發現其實是虛榮、好強、粗暴、冷漠的自己親手殺死了茉莉。

把生孩子當人生的第二春,自己沒幹完的事兒都倒在孩子頭上。

敏感又膽小的茉莉,就連努力學習都是為了避免挨打,她無數次的期盼著媽媽向她說對不起。

可終究到死還是沒能等到。

第三個故事:必須過動

這是一個不需要男人就能生育的世界,也是一個唯成績論的世界。

胚胎由政府發放,人工受孕的母親必須嚴格依照胚胎養成手冊培養孩子,鑒定考分數高的孩子全家住豪宅,不及格的就只能住鴿子籠。

而十五歲到十八歲的鑒定考低於二十分的孩子則會被政府送去精進。

若娃的媽媽因為培養出了有著「神奇若傑」稱號的哥哥而成為了金質勳章母親。儘管哥哥因為車禍去世了,好在還有乖巧懂事、學習努力的若娃陪在身邊。

雖然是一個娘胎里出來的,但若娃並不像哥哥那樣具備高超的考試能力,反而每一次的測驗分數都呈跳崖式的下降,導致媽媽胸口的金質勳章也在一盞一盞熄滅。

當「精進就是銷毀」的傳言愈演愈烈時,乖巧溫順的若娃突然變得叛逆躁動起來。

上課頂撞老師。

不好好做清潔。

甚至跑去跳樓。

最後被醫生診斷為「過動症」,但其實這都是若娃媽媽叫女兒假裝的。

小白兔若娃以為,只要假裝過動症騙過所有人,不僅不用參加鑒定考,媽媽也不會被趕出去住「鴿子籠」。

這時一個神秘的婆婆說:你會因為過動症而被送去精進,而精進就=銷毀。

你哥也不是車禍死的,而是被你媽逼得自殺。

另一個大媽說:你媽叫你裝多動症,就是要讓你被政府認定為瑕疵胚胎,這樣她就可以領新的胚胎繼續住豪宅,要是你考砸了她這輩子都會翻不了身。

然而就算是在天賦自由發展的烏托邦里,若娃發現自己不僅僅只是學習不好,還沒有任何天賦……

感覺這個比真相打擊更大......

於是她跑回家問媽媽是否真的愛她,卻被媽媽一記感情反殺……

最終比母親愛自己更多的若娃,為了保住母親體面的生活,而犧牲了自己……

而烏托邦里分數低天賦高的孩子們也被銷毀了。

當作為金質勳章母親的若娃媽媽,被短髮美作問到育兒經時,說出了一個普適真理:做女人就是要更愛自己。

短髮比較好看耶

以孝為名的捆綁與「愛的供養」的枷鎖

不管是網上的樹洞吐槽也好,還是新聞里也好,我們幾乎隔三差五就會看到,因為學校,家長把孩子逼到崩潰的事情。

其實教育引發的親子問題多如牛毛,和喪偶式家庭、出軌、婆媳矛盾一樣常見。

但幾乎不曾有什麼題材,是針對「自私父母的教育」的。

在中華文化里,孝字當先,很多電視劇里的人物可能一無是處,在家打老婆,出門殺人放火,但是一回家,就是媽媽的乖兒子。

一斧頭把別人家孩子劈成兩截的李逵,對自己的老母親可以說是二十四孝一般

數落父母親的不是,會被視為大不敬。

《白鹿原》里兆鵬不願接受爹安排的娃娃親,就被大家視為有失孝道

在《小別離》里,算是比較正面地面對了「孩子的成績」這一讓廣大家長頭大的問題。

曾經讓大家熱議過的「中產階級燒錢教育」,就像劇里朵朵的家庭。

比起張小宇那種土豪家庭,他們還差點「壕」的底氣,比起金琴琴的家境,他們家又算富足。

但也這是中等家庭的尷尬之處——這輩子想一夜暴富或者出人頭地,都不太現實,所以把家裡的資源都砸在孩子身上。

上初三的女兒,成績有些波動。

爸爸幫女兒瞞過媽媽,結果被媽媽發現了之後,發表了無數孩子都覺得似曾相識的言論。

可能現在的更誇張,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幼兒園不好好學就讀不了好小學」,「小學讀不好上不了好初中」,以此類推到大學。

工薪階層,日子還算可以,卻很難稱得上「有錢」的琴琴家,更是把「留學」當成了豪賭,彷彿留學歸來就一定能出人頭地。

為什麼家長總是一邊說著「啊我也知道要讓孩子勞逸結合」,但是轉頭就忘了自己的承諾?

因為他們不是從高考、職考里摸爬滾打,就是在發現自己低人一等之後傷春悲秋。

「學而優則仕」成為了每個家庭的美好夢想之一,大部分家長都夢想孩子好好學習,能考上公務員最好,考不上也能進好單位,如果是有的職權的工作就更好了。

而比如藝術類的、技術類的方向,都是家長心裡「不入流」的低端選擇。

很多中產階級瘋狂地孩子報「遊學班」「高級特長班」,什麼暑假歐洲七日學習精英版,高爾夫貴族學習低齡班等一系列五花八門的課程,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之前過節和親戚們聊了一下,不光是城市,農村的輔導班也是各種各樣,熱火朝天。

比起中產階級那種「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你不能放棄」,很多農村家長的心態則是「我之所以沒能大富大貴都是因為學習不好,所以你得好好學」。

在逼著孩子往追求高學歷的過程里,有多少家長是真的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呢?

很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家長喜歡用成績這種東西,拉開自己和孩子的距離,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把孩子攥在手掌心裡。

其實《小別離》里,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樣,無論是用家長里短的方式,還是有些驚悚的形式, 都是表達一個理念——

要和孩子和諧相處,第一步就是不要把孩子當你的「東西」。他(她)們再小,也有人權。

E姐結語: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雖然披著科幻怪誕的外衣,但實際上講的都是「成績不好,小心我弄死你哦」的真實恐怖故事。

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像片頭出現的那個被長長的臍帶牽住的嬰兒,大腦被母親的側影控制,手也被上了鎖。

這名為「愛」的鐐銬,不論是十八歲,還是四十歲,苦大仇深的中國式媽媽們似乎永遠都學不會放手。

好像不是吧

孩子究竟是你想重新開始的第二人生?

還是你實現階級大翻身的絕佳工具?

亦或是別在你胸口到處炫耀的金質勳章?

嘴上強調著一切為了孩子,實際上卻享受著這種盲目付出所帶來的自我感動的父母們,其實最愛的,還是投射在子女身上的自己。

想要控制ta成長,只會導致ta永遠不會真的長大。

唯有理解、尊重和適度的放手,才不會讓你親愛的小孩,在愛的供養里日夜哭泣。

最後是自由討論環節——

你覺得高學歷是通往上流社會的必要手段嗎?

微信號:ilovemisse

喜歡請分享哦!么么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以學術的嚴謹看娛樂

最有料的娛樂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能E蓓子 的精彩文章:

《炮灰攻略》搜狐上映,快穿燒腦演繹花式撩妹
不輸范丞丞!Angelababy弟弟遭起底,竟是南大高顏值學霸

TAG:高能E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