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書中的歷史》:包公龍頭鍘,佘太君龍頭拐杖,僅存在於想像中

《評書中的歷史》:包公龍頭鍘,佘太君龍頭拐杖,僅存在於想像中

《評書中的歷史》:包公龍頭鍘,佘太君龍頭拐杖,僅存在於想像中

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歷史認知往往是從《說唐演義》之類的評書小說開始構建的。那些評書中的經典橋段,在人們腦子裡存在了幾十年,但這些在街頭巷尾,收音機里傳來的「歷史」,卻充滿了林林總總的錯誤,實在當不得真。

用不到的銀子,吃不起的牛肉:在《水滸傳》里,我們時常能看到好漢拿銀子結賬或打賞。魯智深還沒出家時,碰上金老漢父女,就是自己掏五兩銀子,再找史進要十兩銀子,接濟了他們。武松上景陽岡打虎前,找酒家買酒買肉,用的也是碎銀子。事實上,在《水滸傳》故事所處的北宋末年,白銀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

《水滸傳》里還有一個情節:好漢們下館子,從來不看菜單,張口就是篩幾碗酒,再切幾斤熟牛肉。讀者看了,不免以為在宋朝時,牛肉是隨處可見的普通食物。事實上,牛肉在當年相當昂貴,原因很簡單——官府不許殺牛。在農業社會,耕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西周時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規定。在漢朝,殺牛更是要償命的,即使你是牛的主人。

漢以後,對殺牛的懲罰不再那麼嚴厲了,但牛主人擅自殺牛,在唐朝判徒刑一年,在元朝則要杖責一百。殺自己的牛尚且如此,那要是殺了別人家的牛,刑罰當然會更重。在梁山好漢們所處的宋朝,在不是正當防衛的情況下,殺死他人的牛,要處以「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在唐宋時期,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是不能殺的,除非等牛自然死亡。雖然也有人偷偷殺牛嘗鮮,也不可能如《水滸傳》里,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

既無「大殺器」,也無「龍頭鍘」:評書里的皇帝大都是昏庸無道的,比如《楊家將演義》里的宋太宗只知道任用老丈人潘仁美、陷害忠臣楊家將。對於這樣的昏君,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於是為了滿足民間訴求,小說家或說書的,便發明了一種「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大殺器」。最著名的自然是八賢王趙德芳的「打王金鐧」和楊家老太君佘賽花的龍頭拐杖。

無論是金鐧還是龍頭拐杖,感覺上是很威風,但實際上誰也沒見過這些玩意兒發揮威力,否則八賢王一鐧斃了潘仁美,大宋天下不就太平了?奸臣尚且打不得,何況「昏君」?小說中此類「殺器」都來自於皇帝的賞賜,而現實中的皇帝都想方設法加強皇權,豈有給自己找不痛快之理?有個例子能說明皇家對這類「大殺器」的看法。慈禧是有名的戲迷,但是她禁止在宮裡演《大保國》《打龍袍》《鎖五龍》。因為這些戲演的都是忠臣為國事,手拿「神器」冒犯太后、皇上的故事。

再來說說包公的「大殺器」。看包公戲,大家最期待也最激動的場景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包青天請出「龍、虎、狗」三口鍘刀,一聲令下,讓惡人身首異處。這個畫面確實大快人心,但包大人要是真敢這麼辦,估計很快就要被撤職查辦了。在真正的歷史中,無論鍘刀,還是死刑立刻執行,都是子虛烏有。

中國在秦漢時期就有死刑複核制度的萌芽,到了包拯所處的北宋年間,已經發展出一套完善的複核機制。在宋朝時,死刑判決大都要上報提刑司、刑部或審刑院核准,然後才能執行。一個犯人即使被核准了死刑,也不能立即執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電視上總看到「午時三刻處斬」的橋段,這也與歷史不合,唐宋時處決犯人通常是在黃昏時分。現代人講程序正義,古時候何嘗不是?包青天再英明神武,也會有一時糊塗,辦錯案子的時候。要是沒有一個複核的程序,或讓犯人鳴冤的機會,即使是包青天,怕也免不了製造出幾起冤案來。

最具想像力的「純虛構」:歷史演義通常有著相對真實的背景,如《三國演義》的漢末逐鹿、《說唐演義》的隋末大亂,不同作品的差別在於史實和虛構的比例。但在一些民間作品中,甚至出現了憑空想像出的情節,如薛丁山之子薛剛起兵反唐;又如《說岳全傳》里岳飛次子岳雷挂帥北伐,大敗金國,收復失地。「虛構」最過分的還要算那本《反三國演義》,最後愣是讓蜀國統一了天下,這不正是如今盛行的玄幻穿越小說之鼻祖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荷包里的雙人床》:張小嫻,三個香港女人,寫盡了愛情百態
《圍城》:錢鍾書,天生的富家子弟,要更單純一些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