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調查非京籍家庭在北京的教育出路
這是來自四個媽媽、四個孩子和四個家庭的故事。
她們從事不同的職業,在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上前行,但她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非京籍人員。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們和所有非京籍的人們一樣,遇到各種困難,經歷困惑和焦慮,她們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做出選擇,並努力地生活著。
她們的故事值得被看見,值得被記錄,也值得我們思考。
①
雙城記
每天有30萬人在北京和河北之間往返
我就是其中一人
Sunny
80後,就職於教育機構
兒子出生時間:2010年
女兒出生時間:2017年
我和先生都是非京籍。2007年大學畢業後,我們先後來到了北京工作。
先生的老家在河北燕郊,那時,我們在北京租了房子,然後每周回燕郊的家裡一次。兒子出生後,我們把孩子留在燕郊讓婆婆照顧,依舊一周回一次。
2013年,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我考慮讓他在北京上幼兒園,但是家裡老人不贊同。因為我和先生平時工作都比較忙,沒法保證孩子接送,另外,孩子的戶籍在河北,即使在北京上了學,最終還是要回河北參加高考,考慮到銜接問題,我們決定讓他留在河北。
也是在那一年,為了更好陪伴孩子,我結束了在北京的租房生活,做出了搬回燕郊的決定,並且學會了開車,正式開始了「北京—燕郊」的兩城通勤生活。
2016年,兒子該上小學了,我再次想帶著他來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一打聽,北京的私立學校一年要十幾萬,我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撐孩子的學費,所以只能讓他繼續留在河北燕郊讀書。
在擇校問題上,我也花費了一些心思,最初想讓他上當地的一所重點小學,但那所小學一個班級竟然有90人,老師要拿著麥克風上課,聽到這裡我立刻放棄了那所學校。後來,我為他在燕郊選擇了一所價格合適的私立學校。
今年9月份,兒子上三年級了,我的雙城生活也有五六年了。如今,每天有近30萬人在北京和河北之間往返,而我就是其中一人。
早上5點半起床,7點之前出門,晚上7點左右點到家,一天中我大概有三四個小時在通勤路上。
雖然家在燕郊,但那裡對我來說,更像是旅店,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這裡有我親密的朋友和熱愛的工作,北京才是我離不開的精神家園。
暑假時,孩子整日呆在燕郊的大院里,我忍不住笑著和朋友吐槽,我在北京教育機構工作,時刻都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而回到燕郊,看著孩子每天都在到處是「光著膀子打麻將的大人」的院子里玩,這種落差對我來說還是蠻心酸的。
但煩惱過後生活還要繼續,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解決。比如,由於工作允許,假期我會偶爾帶著兒子一起來北京工作,我們工作室有很多適合孩子看的書;我還為他在北京報了興趣班;未來,我想著為孩子和他燕郊的小朋友組織一些閱讀課共同學習,雖然無法為孩子選擇更好的環境,但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改變目前的環境。
2017年,小女兒出生了,不久前她剛過了一周歲生日,我目前還沒考慮她的教育問題,也許兩年後她會上哥哥上的那所幼兒園,也許會上別的,看她喜歡吧。每個決定都是權衡現實情況後的最好選擇,我沒有遺憾。
許多人都覺得兩城跑的生活十分辛苦,可我不想抱怨,因為我想每個人都面臨不一樣的人生難題,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地應對,畢竟生活還是給予我們很多。
北京對我來說,是充滿熱情和夢想的城市,這一切都是我爭取的,我接納現在的一切。
②
我們在諾大的北京里搬來搬去
最終搬離了這座生活11年的城
Jane
70後,媒體編輯
女兒出生時間:2010年
兒子出生時間:2014年
自從在北京有了孩子,我們就在北京城裡搬來搬去,而每次都與孩子有關。
2013年,我們在朝陽區居住,那時女兒三歲多該上幼兒園了,我打聽了三環附近一家私立幼兒園,每個月要四五千。
後來,我住在通州的朋友給推薦了她家附近的一家幼兒園,說風評還不錯。我電話諮詢了一下,每個月1980元。價格、位置都還在接受範圍內,所以我們一家就從當時居住的朝陽搬到了通州。那時,我上班在東直門,單程一個半小時;先生在海淀黃庄,開車至少要一個小時。
習慣後也覺不出太遠。小兒子出生後,我在家休息了四個月產假,產假最後一個月,我跟公司領導說可以把需要我改的稿子快遞到我家,我改完第二天再發回去。
領導答應了,但快遞拒絕了,說通州超出範圍,沒法當天送達。所以,上班後,同事們都很好奇我到底住在北京的哪裡。
2015年,大概女兒上小學的前一年,我們開始為她的入學做規劃,首選的是公立學校。雖然我們沒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持有這個證基本被視同京籍對待),但可以通過辦理五證(沒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非京籍家庭,需要提供五種證明,簡稱「五證」)申請去公立學校讀書。
我們又了解了一些非京籍家庭的教育政策,得知非京籍父母在哪個區交社保,孩子就得在哪個區上學,當時我在朝陽工作,先生在海淀,我們有兩個區可以選擇,但海淀教育質量高,各種門路的競爭也太厲害,所以,我們還是選擇回到朝陽租房子,然後再按照政策要求辦理申請手續。
這時,先生的朋友推薦了一個朝陽的小區,說幼兒園、小學、醫院的配套都很齊全(雖然都很普通),治安也不錯。我們去看了看,真的只是「看了看」就立刻決定從通州搬回了朝陽。
接著,我們需要辦理五證之中的「暫住證」,為孩子申請學校時,暫住證必須保證已經辦理半年以上。然而,房東遲遲不來簽合同,我記得當時是10月底,等她好不容易來了,導致我們即使辦完了暫住證,到明年5月份網上登記時,仍然不不夠半年時間,而且竟然只差了兩天。錯過了哪怕兩天時間也意味著,即使小區對面的小學真的是普通小學,女兒也沒辦法入學了。
因為女兒還要繼續上一年幼兒園,我們想在小區就近解決,結果,人家公立幼兒園只招收「本村戶口」的。房東出面說可以幫忙,但除了「中介費」,她還要我們把交給幼兒園的費用給她,是幼兒園學費的三倍。我們覺得很過分就拒絕了,自己找了附近的另一家私立幼兒園,大概離家10分鐘路程。
2016年,女兒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了,那年三四月間,我們考察了朝陽區幾家私立小學,最後選了一家在市裡的,看上去交通方便、辦校時間也久一點兒的學校,我試聽了一下還可以,並且這學校歷來英語抓得緊。
但上學放學要乘坐校車,有時放學趕上堵車,路上需要兩個小時,孩子都在車上睡著了。於是,一年後,我們又搬家到了女兒學校附近,走路五分鐘即可到校。算上老人,我們六口人住兩室一廳的房子,70平左右,月租7800元。
在去私立小學之前,我還是對私立學校抱有一些幻想,比如很有創造力,或者活動很多樣之類。
而我們這所私立學校還是採用比較傳統的授課方式,女兒學校每天作業不少,這個本那個本,一二年級的小孩有時寫得慢,到八九點還寫不完;英語是抓得緊,但很明顯是應試的方式,比如一二年級就讓背單詞,還有考前各種突擊題型。當然,也有不少優點,總之屬於中規中矩的學校吧。
2018年8月份,女兒即將上三年級,兒子也要上幼兒園時,經過反覆的思量,我們一家離開了北京,搬到了天津。
在此之前,我們在天津和平區買了學區房,對口是所重點小學,但女兒轉學過來是沒有名額的,只能去和平區的普通公立小學,不過,這所普通小學,只要考試成績夠好,還是可以升入重點中學的。
而兒子錯過了搶公立園名額的機會,但就算是私立,費用也比北京三環里的幼兒園便宜好多。而且將來,他應該是可以去對口的重點小學。
但我們買的學區房很小,在天津我們也得租房子,不過房租比北京便宜2000多,房子條件也不錯。
最近女兒通過了轉學考試,開始在天津上學。這裡的老師好像都督促孩子盡量在校完成作業,所以孩子回家任務量不大。她很喜歡學校的綜合課,說可以做手工。
每天上學、放學,我帶著女兒一路走2.5公里左右。從家到學校,附近沒有直達公交;打車呢,上下班的時間比較堵;自駕的話停車也不方便,索性就跟孩子一起健步走。
兒子的幼兒園就在樓下,每天送完他接著跟姐姐快步走去上學;下午接到姐姐,趕緊回來接他。只要路上走快點兒,就剛好能趕上幼兒園老師的下班時間。
除了孩子略有水土不服,身上有些過敏以外,我在天津的生活開始走上正軌。先生略微辛苦(他的工作還在北京),需要做城際列車通勤。
當初,先生再三提出要離開北京時,我內心是排斥的,畢竟我在北京生活了11年,離開北京就好像背叛了自己的夢想一樣,但當我們算了一下生活成本,包括兩個孩子的教育支出、房租等等,我竟無言以對。
來到天津,我要重新拓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年齡又不小了,還是有些緊張的。但轉念一年,換一種慢點兒的節奏,也許更適合現在的年齡。在這個新的城市,我希望自己能漸漸篤定和平靜下來,一家人更有信心和安穩地生活下去。
③
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證的我是幸運的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好運
Lily
80後,就職於互聯網公司
兒子出生時間:2011年
我們是非京籍家庭,但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證,原則上享有和北京戶籍一樣的待遇。
我也曾想讓兒子去讀私立,同事就有把孩子送去私立小學的,但收費近二十萬一年,已經超出我的經濟能力範圍,而且我覺得公立學校的老師都是正規渠道招聘而來,穩定性強,還有學校和教育系統的監管,讓我更放心一些。
為了孩子就學,我很早就做了準備:2014年申請並取得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2017年辦理了續簽,有效期到2020年,保證了在入學資格審核時工作居住證是有效的;了解相關政策和學校招生計劃,諮詢身邊辦過入學的家長,搜集網站關於幼升小的信息,加入微信群、QQ群潛水等等……
尤其是進入2018年後(這一年9月份孩子即將入小學),我幾乎每天都會查看幼升小的交流群,生怕漏掉有用的信息,特別關注的是北京工作居住證是否會被取消,以及視同京籍對待的範圍會不會改變。
今年9月份,兒子被小區門口的一所公立小學順利錄取,這是一所辦了十幾年的學校,雖然不是名牌小學,但無功無過,步行五分鐘就能到學校,是我們預期最滿意的結果。
這兩年來,北京市採取的是人口收緊政策,各類能開綠燈的證件都被控制得越來越嚴。
比如,物流行業、房地產行業都辦不了工作居住證;工作居住證的續簽也一步步收緊,續簽要求社保和個稅的基數一致、限制行業等……
有了工作居住證,符合了視同京籍的條件也不一定保證你能划到片內對口的學校。每個學校的學位數量和熱門程度不一樣,入學的潛規則也不同。視同京籍對待的按房產證取得的時間長短來排名,剛搬到小區兩三年的家庭就有被調劑的可能。
我們小區對口的小學的錄取順序大概是:
京籍本區縣本片區父母有房--京籍其他區縣本片區父母有房--京籍本區縣本片區四老有房--京籍其他區縣本片區四老有房京籍對待本片區有房京籍對待本片區無房……
我所在的非京籍幼升小群里,每天都有各種無法預料的狀況發生:有人租的是村產權的房子,做不了備案耽誤了孩子上學;也有人拿到工作居住證,但沒有房子,社保不是本區的,視同京籍是走不通的,又重新辦五證;還有同樣持有工作居住證的家庭,租了房子交了稅,做了備案,到審核材料的前一天晚上,房東不肯提供房產證……
甚至被房東敲詐、被逼假離婚的、第二年給孩子做超齡入學的、逼不得回老家的,這一切都真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
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非京籍,沒有找關係,沒有多花一分錢,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信息採集,材料審核和領取通知書,但我知道,並不是周圍的人都有好運氣。
④
把孩子送入寄宿的私立小學
我曾懷疑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
阿默
70後,就職於軟體公司
女兒出生時間:2008年
我居住的小區里就有一所公立小學,因為我們有北京工作居住證,所以是很有可能進入公立學校讀書的。
但我和先生的工作都非常忙,公立學校的上學放學時間跟我們的上班時間有衝突,我們無法及時回來接孩子,必須讓老人來京幫忙,我們的住房條件又有限,老人來的話要重新考慮換房或者租房。
而且,我們的父母並不喜歡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我不想用自己的需求來綁架他們珍貴的晚年生活。
聽前輩們說過,上小學的孩子們需要家長投入大量精力輔導作業,而我們工作下班到家恐怕都晚上7點多了,無論時間還是精力,都很難滿足這樣的要求。
那時,我無意中了解到一所可以住宿的私立H學校,教育質量和口碑都不錯,衡量再三,我們最終選擇了H校。
早在女兒入學前一兩年,我就開始關注H校,在入學之前的那個寒假,H校組織了冬令營,我給她報了名,讓她去體驗和提前熟悉一下學校,她在冬令營裡面玩得很開心,表現得也不錯。冬令營之後,我們很幸運地被學校老師推優了,可以免試入學。
H校的理念我也比較認可,比如,女兒性格偏內向比較乖,一般的老師可能認為這是好事,但她曾經的班主任還為此跟我們進行過長聊,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不要過於約束孩子等等,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這個過程中,我們面臨最大困難就是住校。剛開學時,女兒很興奮地去學校,我們似乎鬆了口氣。但接下來的幾個周末,她流露出傷心和不舍。
終於有一次,回校之前她抱著我大哭起來,而我也跟著她一起哭。小小年紀要經歷跟家人分離,獨自去適應去面對新的環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有些殘忍?我有沒有給她帶來心理傷害?那時,我十分糾結,深深懷疑自己的當初的選擇。
後來,我每周末在她的箱子裡面,偷偷放兩封寫在便簽上的小「家書」,裡面寫了我對她的思念和各種囑託,有時候也寫些有趣或者逗她開心的話,她到學校整理箱子的時候就能看到。
好在女兒慢慢適應了,就算在周日出發時還是有些留戀,但回到學校一進教室就跟小夥伴們玩起來。
對於孩子未來教育規劃,因為沒有北京戶口,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從小學6年級之前就回戶口所在地上學。
但我們的工作在北京,而且很難放棄,所以還是希望孩子繼續在北京讀書,最近這兩年又開始煩惱中學這個事情了。
如果最後孩子沒有合適的方式留在北京讀書的話,我們很有可能去天津,走上北京—天津的雙城奔波之路。
童書媽媽寫在最後:
再次真誠感謝四位接受採訪的媽媽。
我們編輯部的同事有一半是非京籍,而童書媽媽所有部門的三十幾位同事里也有一大半是非京籍,我們的同學朋友更是有不少非京籍。
作為一個大學剛畢業就有了北京戶口的人,我之前真的沒想過「戶籍」會成為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主要差別。在他們的孩子沒有入園入學之前,我也不曾了解他們即將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可當你發覺自己親眼看著長大的可愛的孩子上幼兒園、小學比登天還難時,當你看到比自己更努力生活工作的同事朋友,因為孩子的教育沒有選擇、甚至離開北京時,你也會由衷地感慨戶籍制度的不公平。
因為他們同樣都是為北京的發展和建設努力工作了十幾年的人。
作者簡介:曉理,童書媽媽編輯,家有三歲女兒。
? 版權信息:本文由童書媽媽編輯曉理撰寫,童書媽媽首發,轉載請後台聯繫。歡迎不經同意,熱情轉發到朋友圈、家長群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