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海戰第一仗「豐島海戰」,高升號運兵船800清軍葬身大海!

甲午海戰第一仗「豐島海戰」,高升號運兵船800清軍葬身大海!

1894年6月,在清朝和日本相繼發兵之後,朝鮮東學黨起義平息。之後,朝鮮王室要求中日兩國立即撤兵。坐鎮朝鮮的袁世凱與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著手進行撤兵談判。然而,大鳥圭介只是口頭答應,在簽訂書面協議時一拖再拖。

袁世凱

大鳥圭介

日本人之所以能發兵朝鮮,是因為清政府曾與日本簽下《中日天津會議專條》,規定將來朝鮮若有變亂等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向朝鮮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也就是說,只要一國派兵,另一國便能派兵。

李鴻章

在此之前,李鴻章正是因為這層顧慮,在是否發兵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而日本人則通過各種手段,成功騙取了袁世凱的信任。在袁世凱一再保證日本絕不會發兵的情況下,李鴻章才做出了發兵的決定。現在,不到20天的時間,日本駐軍人數便從400猛增至8000,背後用心可想而知。眼見收拾不了爛攤子,袁世凱便向李鴻章推說自己有病纏身,偷偷溜回了國。

得到消息,李鴻章火冒三丈,立刻到天津堵住袁世凱:這個事情是你挑起來的,你必須給我收拾爛攤子!胳膊擰不過大腿,為了抗衡李鴻章,袁世凱決定找個足夠強大的靠山。誰呢?他想到了李鴻章的死敵——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他為官清廉尚氣節,是清末「清流派」的代表人物。翁同龢位高權重。可他因為李鴻章曾經檢舉自己的哥哥,而結下私怨、終身為敵。因此,對李鴻章心懷不滿的袁世凱,便投靠到翁同龢的門下。

6月15日,日本伊藤內閣拋出了所謂「中日兩國共同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的方案,公開拒絕中日共同從朝鮮撤兵。伊藤博文這招立刻在國際上得到了支持。

伊藤博文

眼見日本向朝鮮大規模增兵,中日衝突一觸即發,但李鴻章還是在撤兵還是增兵中搖擺不定,這也正中了日本人的圈套。日本提出所謂的「共同改革朝鮮案」目的有兩個:第一,為自己的軍隊賴在朝鮮不走製造一個借口;第二,日本其實是不希望中國撤兵的,因為一旦清政府撤兵,日本單方面賴在朝鮮就說不過去了。可現在,李鴻章既不增兵又不撤兵,這就讓日本大有文章可作了。 隨後,日本在一個月之內,向清廷發出兩份「絕交書」,戰爭一觸即發。

清軍進入朝鮮

當時,清朝派往朝鮮的軍隊不足三千人,而日軍人數近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兵中。為保險起見,李鴻章決定增兵朝鮮。7月19日,清政府僱傭三艘英國商船「愛仁」、「飛鯨」和「高升」,運載援兵到朝鮮牙山。

北洋水師主力濟遠艦

北洋水師廣乙艦

這次運兵入朝,很可能在途中發生危險。但當時,李鴻章還幻想著俄國的艦隊會助北洋海軍一臂之力,因此取消北洋艦隊主力護航清軍運兵船的計劃,僅僅只派了「濟遠」、「廣乙」等船。誰知,俄國人更願意坐山觀虎鬥,

果然,7月25日清晨,「濟遠」、「廣乙」兩艦自牙山回航,接應正向牙山駛來的「高升」、「操江」,當駛至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時,突遭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巡洋艦「吉野」、「浪速」、「秋津洲」的截擊。戰鬥約一小時,「濟遠」、「廣乙」負傷敗退。「廣乙」逃至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焚毀。

在十八島擱淺自焚後的廣乙艦

「高升」被日艦「浪速」所截,船上官兵寧死不降。「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竟下令將「高升」擊沉,清軍950人除200餘人生還外,余均殉難。

日軍浪速艦擊沉高升號

這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黃海海戰的一次遭遇戰,也是中日雙方第一次海戰,中方慘敗而歸。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宣戰,甲午戰爭開始。隨後,日本也立即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對清宣戰書。至此,清政府才認識到,日本人真的要和我們干一架了。他們不了解世界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日本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高升號事件」引發了一場中日之間的外交大戰,這場外交紛爭可以說在世界舞台上,是遠比甲午戰爭更為重要的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大東亞以清王朝為中心的格局,並成為大清國衰沒之始。2001年,隨著高升號的打撈出水,更多的秘密被揭開!下周,繼續為您解密《沉沒的甲午》之《高升號事件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林徽因弟弟林恆:槍林彈雨中強行起飛,被日軍圍擊墜毀!
白燕升:世界上只有兩類人——愛戲的,和還不知道自己愛戲的!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