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忠義之臣,卻被誤解為奸臣,慘遭滿門抄斬,200年後才得平反
自從隋代開始,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餘年,直到滿清末年才落幕。可以說,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王朝文官制度的主要選拔方式,也是當時社會條件下底層民眾出人頭地的主要渠道。「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成為多少寒門學子的畢生夢想。而在這如過江之鯽一般的芸芸讀書人之中,卻有一個人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一學霸。他就是明代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黃觀。
說起黃觀,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知其名。但說起明朝初年一場最大的內戰,就會有很多人想起了,這就是「靖難之變」。四皇子朱棣在朱元璋死後,不滿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之舉,自北平起兵叛亂,一路南下,直到攻克首都南京。在朱棣下令頒布的「奸臣」名單中,黃觀被列為第六。
這個學霸是怎麼成為「奸臣」的呢?這還要從他那不可思議的學習經歷說起。黃觀的父親年輕時家中貧苦,不得已入贅一戶許姓人家,並隨許姓,因此黃觀出生後姓許,叫許觀。這在當時可是地位很低的象徵。但幼年的黃觀,不僅天資聰慧,而且讀書努力刻苦。
他曾經拜元朝待制黃冔為師,學習儒學。在明軍北上收復大都(今北京)的時候,黃冔投井而死。雖然給蒙古朝廷當官殉難按照民族氣節來說,不算多光彩。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思維還是得到了讚賞,也給小小的黃觀種下了忠義的種子。
洪武二十三年八月,黃觀在鄉試中解元。第二年三月,會試中會元。四月,參加殿試,在策論中,他的「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的觀點,深得朱元璋讚許,欽點為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黃觀在縣、府、院、鄉、會、殿6場考試中,斬將奪旗,每場都為第一名,成為一代傳奇。這時的黃觀,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把姓氏改回來,重新姓黃。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殿試金榜上,他的名字還是許觀。五年後,他上奏朱元璋,請求恢復黃姓。獲准後,許觀成了黃觀。
建文元年(1399),朱允炆任命黃觀為右侍中,與方孝孺、齊泰同為御前重臣。就是這一年,他得罪了燕王朱棣。朱棣入朝不參拜朱允炆,各個大臣畏懼權勢,敢怒不敢言,唯獨黃觀無所畏懼,對朱棣說:「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於情於理,朱棣都無法辯駁,卻心懷記恨。
建文四年,南京城破。聽聞叛軍入城,建文帝死難。還在江北積極籌劃統軍的黃觀悲憤不已,投江自盡。他死後,全家老少百餘人全部被殺,僅留下一子被他兄弟偷偷撫養。一代傳奇,悄然落幕,但200年後,終被平反,忠義不會被遺忘。
※延禧攻略中,她最令人看不透,寧死不侍寢,歷史上她卻是皇貴妃生3胎
※他是忠義之臣,卻被誤解為奸臣,被滿門抄斬,200年後才得平反
TAG:煮酒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