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何缺少俠義精神,此人難辭其咎
作為一個80後,誰沒看過金庸、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說。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也曾是很多人,兒時的理想。
俠客到底是什麼?梁啟超先生曾經下過這樣一個定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但是,縱觀古今,大鵬發現國人其實很缺這種俠的精神,別說扶不起老太太了,就連自身權益遭到侵害,也很少發聲反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鵬記得春秋戰國時期,遊俠好像挺多的啊,比如說,荊軻、聶政、豫讓等等。
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跟下面這個故事有關,漢武大帝的一個政策斬斷了國人行俠仗義的根基。
漢武帝上台後,仿照老爺爺劉邦的做法,下令把全國各地知名的遊俠、富甲一方的大戶,以及有一定影響力的大V統統遷到茂陵邑。
這種「強幹弱枝」的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充實京師地區的人口,二是可以剷除地方上的不穩定因素。
這時,大遊俠朱家、劇孟等人早已作古,關東地區最有名的大俠是郭解。他是著名女相士許負的外孫。
按照漢武帝的遷徙令,郭解也在遷徙之列。但是他家很窮,沒有錢搬家。於是,就託人找到衛青。
衛青就替郭解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家裡貧困,不符合遷徙條件,您能不能別讓他遷徙了。」
漢武帝說:「郭解不過是一介布衣,竟然使得動一位將軍來替他說情,可見他家裡並不貧困。」
沒辦法,郭解只好按命令遷徙。好在大家都知道郭解家不富裕,在送行時紛紛送錢,湊了一千餘萬,這才讓郭解完成了搬家。
後來,郭解的哥哥無意中得知,是楊季主當縣掾的兒子提名遷徙郭解一家的,一怒之下就殺死了楊季主和他兒子。
雖然遠離根據地了,但大V走到哪裡都是大V,郭解移民陝西後,關中豪傑得知郭解來了,都爭著與他結為好朋友。
楊季主的家人因為楊季主和他兒子被殺這事,上長安告御狀,結果有人又把告狀的在宮門下給殺了。
漢武帝聽說,郭解這個人因為屁大點的個人恩怨就殺了很多人,於是下令把他抓起來治罪。
因為郭解在民間素有威望,很多人都以能幫到郭解為榮,結果追捕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
但是調查發現,郭解所犯的那些殺人罪行,都發生在大赦之前,按照現行法律,無法給他定罪。
於是,漢武帝就派使者到軹地對郭解展開深入調查。在當地官員舉辦的歡迎宴會上,有士紳盛讚郭解有情有義,說他是個好人。
當地有位儒生插嘴說:「郭解屢屢作姦犯科,專會鑽法律的空子,算作什麼好人!?」
郭解的一個「小弟」聽說了,就把那個儒生給殺了,還把他的舌頭割下來,以此來警告民眾不許胡說。
官吏以此責問郭解,令他交出兇手,然而郭解確實不知道是哪個小弟乾的,因為小弟實在太多了。
殺人的人始終沒查出來,不知道是誰。官吏只好據實向皇上報告,說郭解無罪。
這時,神補刀公孫弘又跳出來了,他說:「郭解只是一介布衣,但在地方上極有勢力。這次的殺人案件,雖然郭解並不知情,但是罪狀比知情還要大。
因為郭解居然不用開口,就有人替他殺人!這個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嚴重。因為就連皇帝您也沒有這種待遇啊!這難道不是大逆無道嗎?應該滿門抄斬。」
於是,漢武帝降旨,將郭解滅族。就這樣,中國最後一個大俠就此煙消雲散,隨之而去的還有中國的俠義精神。
確實,從國家層面來說,遊俠是法律秩序的破壞者,因為當官府做的事情不合民意的時候,俠客們會「以武犯禁」,帶頭鬧事。
尤其是像郭解這種人,他們對地方的控制能力,甚至超過中央政府對基層組織的控制,漢武帝怎麼能容忍這些人挑戰自己的權威?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們揮舞著大刀,對中國俠義精神進行了毫不客氣的斬草除根。
差不多從漢武帝開始,可以對中央政府的權威進行挑戰的「遊俠」,基本上就只能存在於文學作品中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