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不是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嗎?為什麼佛教把心分為二門?請說明一下「一心二門」的意涵。

【如是覺】不是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嗎?為什麼佛教把心分為二門?請說明一下「一心二門」的意涵。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不是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嗎?為什麼佛教把心分為二門?請說明一下「一心二門」的意涵。


「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說明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無明妄想而呈現生住異滅、迷悟染凈之相。




《大乘起信論》為了說明心的性質,遂將含攝諸法的眾生心分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以顯其體用,稱為「一心二門」,即真如門與生滅門。




1.心真如門:

心的本體,沒有生住異滅、迷悟染凈等對待差別之相,為絕對平等之理體,此理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真實如常。




2.心生滅門:

心的動相,隨緣生滅,所以呈現生住異滅、迷悟染凈等對待差別之相。




心的本體為生起萬法的第一因,然凡夫偏於妄情,所以不見平等之理體,若除妄情,則真如之體自現。故知真如、生滅二門,實則不一不異:




約義來說,真如門是絕對平等的本體,不生不滅的實在;生滅門則是相對差別的諸法,生滅變化的現象,二者截然不同,故說不一。




約體而言,非真如本體之外有生滅現象,因此真如即生滅,生滅即真如,故說不異。以水波的關係為喻來說,水是靜的,波是動的,此為不一;離水則無波體,此為不異,故知不一不異是一體的二面。



從以上的詮釋得到一個結論:宇宙萬有的本體為一心,眾生與佛同具此心,然此心有覺與不覺之分,故析為二門,覺者稱為心真如門,不覺者稱為心生滅門。




由心之本體而言,具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等性質,為絕對的無差別相,稱為心真如門;由心之動相而言,具有生、滅、增、減等性質,為相對的差別相,稱為心生滅門,此二者為一體兩面之關係,即稱為一心二門。




若以禪宗公案「慧可安心」來說,未安之心就是心生滅門,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門,因此凡夫只要識心寂滅,泯除妄想的動念,即可見性悟道。


如是解






《大乘起信論》:簡稱《起信論》,馬鳴菩薩造,南朝真諦大師譯,共一卷,以「一心、二門、三大」為理論基礎,建立一心二門、真妄同體、凈染同一的思想,發揮真如緣起論「心性本凈」的境界。




——

摘錄自《佛學教科書》菩薩行證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何洗心革面?星雲大師教你認識不凈的源頭
【如是覺】佛寺殿宇莊嚴,容易讓人生起恭敬心,寺院中通常有很多座殿宇建築,聽說有「七堂伽藍」,請問什麼是「伽藍」?一定要是七座嗎?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