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南宋文豪,我們背誦過其作品,可惜漏了一句預言,亡了兩王朝

他是南宋文豪,我們背誦過其作品,可惜漏了一句預言,亡了兩王朝

不管哪個國家的歷史,細節都是很殘酷的,課本中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其過程卻是驚心動魄,孩子們心智尚未成熟之時,是不宜細讀歷史的。這也是為什麼小學階段不開設歷史課程的原因,不過雖然未接受正規的歷史課本,但小學語文課本里的詩詞,其實對歷史也有所涉獵。因為古代文人的作品都是時代背景的產物,每首詩背後都有一個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不了解這些肯定沒法理解詩詞的意境的,在這一點上,讓我認識最深刻的便是南宋文豪辛棄疾。

關於辛棄疾,大夥都不陌生,我們在中學階段沒少學他的作品,「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的意境常常讓現在的我如痴如醉,但在當時辛棄疾的詞卻讓身為學生的我大為頭疼,本來詞意就難懂,還得全文背誦,不知道廢了小編多少腦細胞。然而當小編對辛棄疾有過深入了解之後,突然對他的作品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清醒,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帶著他憂憤的愛國之情。

我們知道辛棄疾不僅是個大文豪,還是一個征戰沙場的老將,他曾經在中原淪陷區帶領漢人抗擊金兵,就跟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游擊隊騷擾日本正規軍一樣。作為一個深入敵境的武將,辛棄疾並沒有建立多少功勛,但卻因此積攢了足夠多的情懷,這讓他的作品總是夾帶著濃烈的愛國之情,北擊中原、收復故土,這些個信念讓辛棄疾一生都不敢懈怠。當然作為一個文人,辛棄疾也是無奈的,他無法左右南宋的朝局,雖然憑藉多年的殺場經驗,辛棄疾將南宋的問題剖析的入骨三分,但他也只有望江興嘆的份兒。

辛棄疾並不是一個迂腐的文人,可以說南宋遠離朝堂的文人士大夫似乎都不身在廟堂的文臣要清醒的多,他們對蒙古人的虎視眈眈有著跟深切的體會。辛棄疾在地方任職時,曾經對天下的形勢進行過細緻入微的思考,然後發出了「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的預言,並將此觀點寫進了《論亡虜疏》一文中,可惜此文並沒有收入到學生課本里,我們背誦了那麼多辛棄疾的文章,卻漏了這一片,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啊。

辛棄疾的這句預言真可謂準確萬分,此話是他33歲那邊說的,六十二年後,辛棄疾早已作古,但這一年曾經如此強大的金國真就被蒙古人的給滅掉了。所謂唇亡齒寒,金國滅亡後,南宋的萬里江山就暴露在蒙古騎兵的刀光劍影之下,南宋抵抗蒙古鐵蹄四十餘載,最後還是應驗了辛棄疾的預言。1279年當南宋岌岌可危時,南宋朝堂上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起一百多年前辛棄疾的世紀預言,或許當時宋人的風骨都被江南的吳儂軟語給吹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唐僧藏著一個寶貝,比他的肉身還珍貴,只有一種妖精有能力得到它
除蟠桃人蔘果,神仙續命法有三種,有兩種不人道,有一種被他獨享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