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在古代,講究的大宅院門前設有兩塊巨石,它們是為騎馬的人上下馬準備的,一塊為上馬石,一塊為下馬石,分別位於宅門兩側。下馬石因語言禁忌,所以兩者均稱為上馬石。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上馬石起源於秦漢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相傳西漢的王莽因個子矮小,上下馬不易,便於門前豎立了上馬石,自此以後就成為風尚。特別清代最為流行,成為宅門前的一道風景。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從側面看,上馬石為L形,是一個具備兩步台階(有的是三步,但以兩步居多)的巨石。第一步台階高約30厘米,第二步台階高約60厘米。石重一千公斤。通常多為青石或花崗石,也有白色大理石,有樸實無華不加雕琢的,但也有經精細雕琢的。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不要小看這兩塊石頭,它們的作用是極大的。一是顯示主人的等級,因馬、驢、騾是舊時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清代滿蒙等民族有騎馬狩獵的祖習,清規定滿洲文武官員,均需乘馬,以不忘先祖遺風。所以,舊時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會館的門前都在左右有上馬石。住宅門前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二是生活中真的需要上馬石。每當主人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通過上馬石,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馬出行。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的承恩寺門前的上馬石較為著名,此上馬石位於承恩寺門前兩方,東西分立,石質近於漢白玉,形制一模一樣,重約一千公斤,應為清代石刻。每塊上馬石側面呈L 形,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尺,高近二尺。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底為須彌座,邊框飾祥雲紋飾;一級踏台長方形,樸素無華,長約二尺半;二級踏台比一級高約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邊飾繁縟紋飾的錦緞和金錢,寓意"錦繡前程""福在馬前(錢)"或"馬上前(錢)程"。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古代大宅院門前為什麼只有上馬石,古人是如何下馬的呢?

這些上馬石經歷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除上下馬外,也成為古代大宅院門前必不可少的裝飾。留存至今的上馬石,雖經歷上百年的風雨,但上面雕刻的豐富多彩紋飾,仍是石雕文化中的明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