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花式」文具:第三件譽為「文房第五寶」第一件聞所未聞

古代「花式」文具:第三件譽為「文房第五寶」第一件聞所未聞

在古代,文人對「文房四寶」有著特殊的感情,文房是傳承知識和陶冶情操的清靜之地,案頭除了筆、墨、紙、硯以外,還有很多用途不一的器具,或實用,或觀賞,或怡情,或點綴,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房清玩」。古人這一整套「花式」文具,對於如今熟悉敲擊鍵盤的人們來說,顯得陌生而驚奇。

明代屠隆的《文具雅編》中收集了多達四十多種文房用品,它們功能不同,樣式百態,材質各異。其中,有的由工藝大師精雕細刻,有的材質和用料十分名貴,還有的自帶名人光環,受到後世的關注和追捧。

第九名:臂擱

臂擱,始於明代。發明臂擱的初衷很簡單,用它防止墨跡沾染衣袖。隨著臂擱的推廣使用,古人發現在書寫小字體時,臂擱還能減輕腕部疲勞,因此,臂擱也被稱為腕枕。在夏天,臂擱可以隔離手臂的汗水,保持紙張乾燥。而臂擱和鎮紙長度類似,偶爾可以客串鎮紙的功能。在眾多材質中,因竹製臂擱在夏天有祛暑清熱的獨特效果,受到了文人的青睞。臂擱是文房的點綴之物,雖可有可無,卻將精神和品味完美地融入生活,為文房錦上添花。

第八名:硯匣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一方好的硯台,同樣需要配製專屬匣子。古人云:「硯無床,不稱王。」可見,硯匣的重要性。硯匣大多選擇紫檀、紅木、花梨、雞翅木、金絲楠木等優良硬木,匣身的外部裝飾簡潔大方,否則會喧賓奪主。內部匣身子口與硯台貼合,匣蓋開啟靈活,使用方便。匣壁塗漆,能防止硯匣受潮脹裂。對年代久遠的古硯,古人在原有硯匣的基礎上,再配一個匣,達到保護古硯的目的。硯匣要經常打蠟保養,防止木質受潮。一旦發現脹裂,及時打磨,增寬加厚,使其重新貼合。如今,硯匣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很少見到了。

第七名:鎮紙

從前,古人席地而坐,用重物壓住草席四個捲曲的席角,稱為「席鎮」。質地輕薄的紙出現後,「鎮紙」自然而然出現了。鎮紙,又稱鎮尺、壓尺,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它的記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與其他文房器物不同,鎮紙一般是成對的,長條形的尤其如此。此外,鎮紙有其特殊的含義,一方面警告外人不要隨意亂動主人的私物,另一方面,有些鎮紙配有警句名言,時刻提醒主人潔身自好,兩袖清風。其實鎮紙可以分為鎮尺、壓尺、紙鎮、文鎮、書鎮和書尺等六大類,而壓尺又能分為方鎮和圓鎮,每一類的功能略有不同,可謂情趣盎然,大開眼界。

第六名:筆筒

筆筒,顧名思義,是用來放毛筆的專用器物。造型變化不多,材質有竹質、木質、瓷質、漆器、玉質、象牙、紫砂等。在材質多樣的筆筒中,古人對竹製筆筒情有獨鍾。古人認為竹子正直不屈,清正有節,是君子的象徵,因此,文人選擇竹製筆笥,與心中的君子情結有很大關係。明代,著名的竹刻大師朱松鄰創立嘉定派竹刻。他以刀代筆,擅長鏤雕、國畫之技,所雕作品氣韻生動,神情兼備。繼朱松鄰之後,清代吳之璠以「薄底陽文」的絕活,將竹製筆筒刻畫成藝術品,就連乾隆皇帝也被他圈了粉,名噪一時。如今,筆筒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是案頭常見的器物之一。

第五名:筆架

也稱筆擱、筆格、筆山,是書案上用來架筆的工具。在南北朝時,就有筆架的記載,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筆架造型以五峰山形為主,中峰最高,側峰漸次。筆架的材質各有不同,宋代以自然石質造型為主,到了元代,大都用銅、瓷、石製作山形筆架。筆架在明代尤為流行,「有瑪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用材名貴可見一斑。清代開始流行玉質筆架,雕琢精美,造型生動,其觀賞性遠大於實用性。歷史上有很多筆架的記載,如:《開元天寶遺事》提到「學士蘇廷頁,有一錦紋花石,鏤為筆架」,《雲煙過眼錄》出現了「古玉筆格」,《宋稗類抄》也有「銅綠筆格」的記錄。在杜甫的《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陸龜蒙的《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以及唐末詩人羅隱的《暇日有寄姑蘇曹使君兼呈張郎中郡中賓僚》等唐詩中,均提到了筆架,說明筆架當時相當普及了。

第四名:筆覘

筆覘,俗稱筆掭。古人使用毛筆,不論潑墨山水,還是蠅頭小楷,都有掭墨吮毫的現實需要,而中國的山水畫以墨色濃淡體現其神韻意境,故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有了筆覘,在掭筆之餘,還能查驗墨色,一舉兩得。筆覘形制多以小葉淺碟主,手掌大小,既能實用,又增雅興。目前,最早的筆覘是南宋哥窯荷葉形筆覘。明代,文房清玩之風盛行。筆覘或系出名門,或材質名貴,體現了當時的喜好和品位。對此,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出了自已的看法:「筆覘,定窯、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清代,筆覘多以硯古製作,古樸典雅,大巧若拙,風行一時。筆覘雖是聲名不顯的「小器」,同樣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實用與觀賞巧妙融合。

第三名:水丞

親,聽說過「文房第五寶」嗎?沒錯,說的就是水丞,又稱水中丞、硯滴,是放置在書案上貯藏硯水的水盂。有嘴的是「水注」,無嘴的是「水丞」。 在古人看來,水丞能帶動文思,觸發靈感,能息心養性,修身延年,能睹物寄情,思緒萬千。早在秦漢時期,水丞就出現了。晉代用青瓷燒制龜形水丞,稱為「龜滴」。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丞的形制變化萬千,包羅萬象,而製作水丞的材質多達500多種,應有盡有,眼花繚亂。正是由於水丞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加上其器形多變,材質多樣,受到收藏界的關注和追捧,因此,將水丞稱為「文房第五寶」也不足為奇了。

第二名:筆洗

2017年10月3日下午,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筆洗在香港拍賣,最終以2.6億港元拍出,再次創造了宋瓷的神話,也讓筆洗走進了大眾的視線。筆洗,本是書案上盛水洗筆的實用器皿,卻以其形制多樣、雅緻乖巧受到文人的青睞。筆洗的形制敞口淺腹,類似於缽盂,也有以花、葉、魚、獸為主體的異形器。中國五大名窯均生產過筆洗,成為後世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如汝窯淡天青圓洗、官窯粉青圓洗、哥窯海棠式洗、鈞窯鼓釘三足洗等。此外,由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名貴材質製作的筆洗,足以證明古人有豐富的情感世界,高雅的藝術追求。

第一名:清乾隆旅行文具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宮廷造成處為乾隆皇帝製作了這款旅行文具箱。這寶貝一出現,立刻博得了乾隆的喜愛。箱子長74cm,寬29cm,高14cm,箱底和箱蓋各高7cm。箱體材質為紫檀木,展之為桌,合之為箱。箱內有兩個屜盒,每個屜盒分上下兩個多寶格。裡面可以放置64件文房四寶以及文房用具,如筆、硯、筆筒、筆洗、臂擱、鎮紙等器物,甚至還收納了一個雙陸棋盒。整個箱子根據不同器物的形狀大小,安排固定位置,構思巧妙,結構合理,勞逸結合,令人嘆為觀止。目前,這款旅行文具箱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成為難得一見的國寶了。

除了上面的九件文房清玩之外,還有硯山、墨匣、筆床、筆屏、筆船、印章、印色池、糊斗、蠟斗、貝光、書匣、書燈等器物,古人將這一整套器物擺放案頭,既是探求知識的工具,又是精緻細節的表現,用材考究,做工精良,達到了精神品味與物質生活的完美平衡。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文具雅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文化最盛的宋朝為何流行用火葬
取經團隊中為何八戒沙僧都沒成佛,只有唐僧和孫悟空最後修成佛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