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解「隱性飢餓」難題,這個機構力推營養型農業方案

化解「隱性飢餓」難題,這個機構力推營養型農業方案

「吃飽」之後,人還要尋求如何「吃好」。

9月21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主辦的首屆營養型農業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作物營養強化項目主任唐華俊稱,當前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推動了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所以要做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原因就在於綠色、高品質、營養健康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是不夠的。

不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都對「國民營養計劃」提出了要求。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曉光也表示,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是重大的民生問題。

在國際上,營養不良表現為發育遲緩、消瘦、微量營養素缺乏症、超重、肥胖等多種形式。

201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提到:全球有超過20億人有微量營養素缺乏症,諸如缺乏維生素A、碘、鐵、鋅等微量元素。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的研究員、中國作物營養強化項目副主任張春義稱,微量營養元素的缺乏,會帶來很多健康上的問題。

FAO曾預測,2015年以後,全球由於營養不良造成的損失每年可達3.5萬億美元,人均損失達500美元。

200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牽頭國內外30多家科研機構,啟動了中國作物營養強化項目(Harvest Plus-China,HPC)。

張春義稱,該項目旨在提高主要糧食作物中的微量營養素含量,改善我國廣大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微量營養缺乏和營養失衡狀況,消除「隱性飢餓」。

他認為,作物營養強化是防治營養不良的有效途徑作物營養強化技術是一種解決世界範圍內營養不良的新方法,其特點在於:生產簡單,易於推廣;食用方便、安全;受益人群廣泛;經濟有效。這一方法使得人們通過日常飲食簡單、經濟的方式完成營養改善的計劃,致力於將富集微量營養素性狀與盈利、高產的品種結合,並將這些性狀與儘可能多的釋放品種結合,隨著這些作物的附加產品進入零售市場,城市和農村人群都將受益。

經過14年的不斷探索,項目參與機構圍繞水稻、玉米、小麥、甘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和番茄、黃瓜等蔬菜作物,致力於通過傳統育種技術、分子育種技術並與營養科學相結合,篩選、培育、評價和推廣富含微量營養素(鐵、鋅、維生素A源、葉酸等)的營養強化作物新品種。

以葉酸(folic acid),也被稱為維生素B9為例,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一種微量營養素。葉酸缺乏會導致紅血球的異常,造成貧血以及白血球減少。葉酸還是胎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孕婦補充葉酸是預防寶寶出生缺陷的一種重要方式,孕婦對葉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

通過科研攻關,張春義團隊開發了葉酸營養強化玉米,可以解決從貧困人口(孕婦葉酸缺乏導致的胎兒腦神經管缺陷)到城市人口(葉酸缺乏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的營養健康問題。他表示,這是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有效的全民食物與營養發展的科學方式,能夠惠及營養補充和食物強化傳統強化方法難以實施或受限地區的人群,優於傳統的食物強化方法。

他提到,2003年至2012年間,我國新生嬰兒數量已經趨於平穩,維持在1600萬人上下略有波動。若考慮1%(16萬)的孕婦使用葉酸玉米,葉酸玉米價格為正常玉米價格2倍測算,那麼,這一款產品每年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5億;若考慮二胎、其它人群食用、中產階級崛起等多種元素,每年最少的市場可能容量都將在10億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開始對從美國進口部分商品加征關稅
外管局:2018年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