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銀彈勝過真炮彈:雷聲大雨點小的中原大戰

銀彈勝過真炮彈:雷聲大雨點小的中原大戰

原標題:銀彈勝過真炮彈:雷聲大雨點小的中原大戰



1927年結束的第二次北伐戰爭,被基於建立軍功的蔣介石稱為光榮之戰。但戰爭的成果卻並不完美。在東北、西北、山西和嶺南等地區,還有大批地方軍閥不買南京政府的帳。這種軍閥割據的情況,最後釀成了一場動用百萬大軍、持續長達六個月的中原大戰。


但雙方動用無數的槍炮彈藥,都無法分出勝負。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誘人的銀彈。


反蔣同盟


1929-1930年 無疑是一個多事之秋


中原大戰的直接導火索是1929年的軍隊編遣會議。造在第二次北伐戰爭,各派軍閥和蔣自己的中央軍都在瘋狂擴軍。到戰爭結束,全國的總兵力已經超過220萬人,是苦難的中國財政所無非接受的。


為了供養軍隊,包括南京政府在內的各地軍閥,都千方百計的搜刮民財。導致大批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或者乾脆找地方佔山為王。所以,蔣介石與各路軍閥首腦協商,決定將全國軍隊大幅裁減到80萬人。將軍費開支縮減到原先的4成左右。



北伐戰爭後 各軍閥的部隊數量已經嚴重超過了應有的飽和度


但蔣介石制定的具體裁軍方案,基本上是在拚命削弱地方軍隊實力,鞏固自己的兵力優勢。這種做法當然會引起了各方的普遍不滿。感受到蔣介石咄咄逼人攻勢,山西的閻錫山、西北的馮玉祥和廣西的李宗仁等地方實權派人物開始互相靠攏。一個遍及全國的反蔣同盟便悄然浮出水面。


1929年3月,廣西的桂系首先打出反蔣旗幟。但因為準備不足,這場蔣桂戰爭只持續了一個月,就以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勝利而告終。桂系只能通電全國,宣布自己下野。到了5月,馮玉祥的西北軍又和中央軍交戰。結果馮麾下的主力韓復榘、石友三都宣布擁護南京中央。馮也不得不下野流亡。



桂系的李宗仁首先跳出來挑戰蔣的權威

此時,蔣介石和各路地方軍閥的矛盾已經無可調和。11月,李宗仁與一直不爽南京政府的汪精衛聯合,通電反蔣。隨後又和張發奎、唐生智等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在北平組建新政府,以對抗南京的中央政府。


地方軍閥中實力保存最好的是晉系閻錫山。他和蔣介石在1930年初互相通電指責,史稱「電報戰」。這種口水戰自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卻能使事態更加惡化。反蔣聯盟也趁電報戰之機,四處聯絡地方將領,積極準備和蔣介石攤牌。蔣介石也在暗中調動軍隊,準備物資,防備反蔣聯盟的突然發難。



閻錫山與蔣介石打了幾個月的嘴炮


3月15日,一共有57名地方將領派出代表齊聚山西太原,聲討蔣介石的罪行,並推舉閻錫山擔任「中華民國海陸空軍總司令」。同時選出了張學良、李宗仁和馮玉祥為閻錫山的「副手」。


這被看作是反蔣聯盟對南京政府的公開宣戰。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因戰場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也被後人稱為中原大戰。



對蔣非常嫉妒的汪精衛 也在這個時候支持反蔣


聲勢浩大


馮玉祥與閻錫山聯手 對蔣形成夾擊之勢


中原大戰可以說是一次反蔣勢力的總動員。作為三大主力的西北軍、晉系和桂系,全都主力盡出,總計投入了80餘萬人的兵力。蔣介石則調動50餘萬中央軍,分路迎敵。


此次空前規模的內戰,反蔣聯盟的主力是西北軍閥和晉系軍閥,最主要的戰鬥也是圍繞兩軍和蔣軍主力展開。雙方在長達上千公里的戰線上全面交火,並因為水平相差不多而形成了反反覆復的拉鋸場面。



雙方以中原地區為主要戰場


蔣軍雖然在兵力上不佔優勢,但黃埔系將領比起軍閥更為團結。中央軍的武器較為精良,財政狀況也要好得多。


坐鎮潼關的馮玉祥,傾西北軍26萬人主力。自河南沿隴海、平漢兩條鐵路進攻徐州和武漢。這也是反蔣聯盟的主攻方向。閻錫山指揮晉軍主力沿津浦鐵路,從河北南下進攻山東。想在佔領魯西之後,和西北軍在徐州會師。再次投向馮玉祥的石友三,率領所部配合晉軍進攻魯西地區。西北軍樊鍾秀部為側翼救援。在南方,由桂系主力編成第一方面軍,從廣西進攻湖南,配合主力軍在北方的攻勢。



在潼關集結的馮玉祥西北軍


除此之外,反蔣聯盟聯又發電報邀請國內其餘軍閥參戰。預備以東北軍張學良部為第五方面軍,湖南何健為第六方面軍,四川劉文輝為第七方面軍。一時之間,頗有全國一致討伐蔣光頭的聲勢。

但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魏采爾中將認為,反蔣聯盟聲勢雖大,卻只是一個草草建立的不穩固的聯盟。東北、四川和湖南在接獲電報後按兵不動,坐望成敗。



鐵了心要與蔣介石干到底的馮玉祥


李宗仁率領的桂系主力進入湖南,又勢必引起湖南軍閥奮起自衛,削弱其攻勢。馮玉祥的西北軍是反蔣意志最堅決、戰鬥最頑強的軍隊。宜以守為主,相機轉入反攻。至於閻錫山的部隊,雖然裝備較好,但只要一出山西作戰就表現不佳。


於是,蔣介石決定以駐紮在山東的原西北軍韓復榘部防禦晉軍,以劉峙率領中央軍主力迎戰津浦線的西北軍主力,並在河南漯河編成第三軍團保護主力的側翼。



正在調往前線的蔣介石中央軍


瘋狂的拉鋸



親臨前線坐鎮指揮的蔣介石

為了奪得先機,蔣軍趁反蔣聯盟軍尚未完全部署到位,就發動了攻勢。劉峙率領的中央軍主力以第一師為先導,向西北軍防線猛攻,攻陷了戰略重鎮歸德。


初戰告捷讓蔣介石十分興奮,親自趕赴歸德,指揮前線各軍向蘭封進攻。西北軍丟失歸德後火速調集兵力展開反擊,以擅長防守的晉軍正面阻截蔣軍攻擊,又以劉春榮、石友三、龐炳勛部從側面威脅蔣軍。另以虎將孫良誠和吉鴻昌所部,去對付中央軍最精銳的陳誠所部。



西北軍的騎兵部隊


當時的西北軍,擁有軍閥中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騎兵部隊。這些發起攻擊後騎兵在戰場上四處穿插,對不擅長火力組織的中央軍造成了很大威脅。甚至有一支騎兵突進到歸德機場,燒毀了12架軍用飛機,差一點俘虜正在附近火車站坐鎮指揮的蔣介石本人。在西北軍優勢兵力猛攻下,蔣軍不得不全線後撤,到定陶、民權一線去重新組織防禦。


李宗仁指揮下的桂軍進入湖南,奪取了永州、衡州,攻陷湖南省會長沙。這又吸引了河南方向蔣軍的注意力。馮玉祥趁機命令河南方面的西北軍大舉進攻,將漯河方向的中央軍第三軍團擊退。



前線機場的南京中央空軍飛機


與此同時,閻錫山的晉軍大舉南下。負責抵禦的韓復榘為保存實力,不願打硬仗,便將部隊逐次從前線撤退。晉軍先攻佔德州,繼而攻佔濟南。從側翼逼近中央軍主力。


蔣軍站穩腳跟之後,又組織精銳部隊三萬多人向開封方面反攻。馮玉祥命當面西北軍誘敵深入,其餘各部包抄蔣軍後路,企圖將這一路反攻大軍包圍殲滅。蔣軍察覺到西北軍的動向後,慌忙後撤。西北軍趁勢追擊,重創了殿後的張治中師。


為了全力進攻 西北軍還拉出了裝甲列車


此時,蔣軍的戰線已經全面動搖,南京政府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然而西北軍的自己同樣是強弩之末。他們財政困難,經過數次大戰,糧食和彈藥都即將耗盡。


原本反蔣聯盟的決議是西北軍負責前線戰鬥,財政較為寬鬆的晉軍負責提供後勤補給。但閻錫山顯然在執行決議的時候動了心思。隨著西北軍節節勝利,晉軍補給給盟友的彈藥軍械越來越少,甚至到了完全漠視盟友求援的地步。兩軍協同作戰時,晉軍重炮彈藥充裕,士兵還有軍用罐頭吃。西北軍則只能數著子彈打,連鹹菜也吃不上。前線的西北軍將士就因此無不大罵閻錫山混蛋。



閻錫山擁有當時關內最好的炮兵


蔣軍則在一度受挫後,又重新組織起反攻。在南線,滇軍宣布支持中央並進襲桂系軍隊後方,迫使李宗仁不得不從長沙撤退。在山東,蔣軍集中3個軍的兵力反擊。並以海軍運輸部隊在青島登陸,向晉軍展開反擊。晉軍慌忙向津浦一線的西北軍求救。


為了援救晉軍,馮玉祥命令西北軍大舉進攻已經構築好堅固工事的蔣軍陣地。連續7天激戰,西北軍奪回歸德,但未能形成戰略突破,耗盡了最後的銳氣。晉軍得不到西北軍救援,也被迫撤出山東。蔣軍一邊雖然將敵人擊退,但也已經元氣大傷。雙方雖然在各條戰線上持續交戰,總體上已經陷入戰略僵持。



由於缺乏步兵火力 西北軍組織起了風格詭異的手槍隊

銀彈攻勢



在前線視察部隊期間的蔣介石


在局面最危急的時候,有人向蔣介石建議和談。蔣介石勃然大怒:只要有人還愛錢和官職,就有辦法!


原來馮玉祥在西北一直作風獨斷。他手下將領表面極為忠順,實則多有不滿。在反蔣大業眼看無望之際,所有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蔣介石暗中派出的密使和西北軍將領接觸,竭力勸說他們反馮投蔣。



法幣改革之前 民國依然堅持使用銀本位制


蔣更在意的還是張學良。這位坐擁30萬大軍的東北王,在戰爭爆發後自稱中立。反蔣聯盟和南京政府都竭力對其加以拉攏。其中反蔣聯盟因財力睏乏,內部意見又不統一,對張學良無法承諾優厚條件。


蔣介石的密使吳鐵成卻帶來了一份讓張學良無法拒絕的禮單:只要東北軍出兵關內,中央即撥付軍費500萬元。另外借給東北建設公債1000萬元。最後承諾只要少帥出兵,勝利之後再將華北五省歸張管理。


馮玉祥表面為人寬厚 實際上對下屬態度很差


張學良於是決定協助蔣軍。他在1930年9月18日,命令東北邊防軍第1軍和第2軍進入山海關,並通電支持南京政府。駐守華北的晉軍在絕對優勢的東北軍面前,只能和平移交了大部分城市和防區。河北方面晉軍主力腹背受敵,只能倉皇撤回山西。


得知東北軍入關的消息,西北軍也草草撤向黃河以北。在撤退過程中,西北軍中的龐炳勛、吉鴻昌和梁冠英等紛紛通電反馮投蔣,使總撤退變成了一場大潰敗。10月5日,敗局已定的反蔣聯盟向南京發電,接受蔣介石的和平提議。



晉軍一離開山西老家 戰鬥力就急轉直下


最後以閻錫山、馮玉祥都宣布下野。南京政府順勢對他們進行了大赦,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漫長的中原大戰,讓雙方傷亡30餘萬人。中原的經濟和民生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直接為後來歷次饑荒埋下了隱患。



中原大戰的勝利 並不能改變蔣的處境


蔣介石成功粉碎了最有實力的反對派,將各地軍閥私設的厘金關卡撤除。全國的稅收財政至此歸於南京掌握。但蔣介石也沒有能力做到決定性的大勝,還只能保留各地軍閥繼續存在下去。這在後來的對日戰爭中,讓蔣的中央軍屢屢感覺到陽奉陰違。

張學良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奪取了華北五省,可以說是中原大戰最大贏家。勝利後他意氣風發,決心與蔣介石爭奪天下之主的地位。於是便將東北軍中最精銳的十五個旅陸,續調往關內,部署在戰略要地。在關外卻只留下了20多萬老弱殘兵。



前一年被蘇軍教做人的東北軍 突然成為最大贏家


整整一年之後,看破了東北軍虛實的關東軍果斷出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的根據地喪失殆盡,從此和留在關內的軍隊一起成為了喪家之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早期西方殖民者為何在沿海搶豬遠多於搶錢?
布洛爾荒原戰役:兩種英格蘭長弓戰術的內戰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