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解碼、協手共贏」——CSCO 2018中源協和醫學檢驗專場衛星會圓滿成功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9月20日,第二十一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CSCO 2018年學術年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會議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近3萬餘名參會代表,創下了CSCO 歷年參會人數的又一個新高。
本屆CSCO學術年會秉承「全力推進臨床研究,譜寫抗癌治療新篇章」的主題,聚焦腫瘤臨床前沿,匯聚了眾多的國內外腫瘤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
會場內人頭攢動,參會人員熱情高漲,大會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據轉網初步統計,大會共安排了80場學術衛星會,更是從1500篇交流論文中選出了10項優秀研究論文,3萬餘名參會代表,200餘家腫瘤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組織踴躍參會,其中,最為期待的中源協和(天津)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專場衛星會也在今天盛大召開。
中源協和(天津)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是腫瘤高通量測序領域的領航企業,致力於將國內外先進健康管理體系和基因組醫學技術應用於臨床,為廣大醫院、體檢中心等提供精準、及時的醫學檢驗服務。此次,秉承大會「全力推進臨床研究,譜寫抗癌治療新篇章」的主題,為進一步促進國內外臨床腫瘤學領域專家學者的學術討論,中源協和(天津)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於9月20日17:30-19:00在國際會議中心一樓1G廳舉辦了「溯源解碼、協手共贏」專場衛星會。
衛星會首先由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腫瘤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鄭樹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潘宏銘教授致辭。
鄭樹教授是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腫瘤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大腸癌、乳腺癌,特別是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和基因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建立國家級大腸癌高發現場,進行了三十餘萬人群及聯合中、美與全國六地區的流行病學研究,確定了大腸癌的高危因素,並應用高位因素創造性地建立無癥狀結腸癌篩檢模式。鄭樹教授表示:要降低腸癌發病率,篩查是非常有必要,這也是實現精準治療的基礎。
鄭樹教授
潘宏銘教授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提到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化療及靶向治療之後的又一次歷史性突破,免疫治療在癌症研究和治療領域大放異彩,給患者帶來了戰勝癌症的新選擇。
潘宏銘教授
杜克大學免疫學系終身教授李啟靖教授發表《對起始的終結—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與挑戰》的主題報告。李啟靖教授曾榮獲美國糖尿病學會年輕教授獎、美國癌症學會科研學者獎。李啟靖教授和參會人員探討了免疫治療特別是T細胞在腫瘤中的治療,其前沿的學術研究、開闊的學術視野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熱烈交流和討論。
李啟靖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黃建謹教授發表《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療分子診斷的進展》的主題報告。她表示,分子診斷在肺癌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存在著極大的重要性,靶向藥物在臨床的應用,基因檢測是治療的重要手段。
黃建謹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腫瘤學博士段建春教授發表《液體活檢的臨床應用與展望》的主題報告。段建春教授和我們闡述了液體活檢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最新應用,特別是應用最廣的血液檢測能夠早於影像學結果監測、預測術後複發,有助於識別有可能從術後化療中受益的患者,能夠跟蹤複發期間不同癌症克隆和亞克隆的演變,揭示複發機制,她還闡述了液體活檢在腫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以及液體活檢的檢測耐葯。
段建春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腫瘤生物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分子診斷中心副主任吳健民教授發表《胃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進展》的主題報告。整合基因組合蛋白組研究來深入了解胃癌的異質性和分子分型是吳健民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
吳健民教授
中源協和(天津)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秉承「精準檢測、科學解讀、合理引導」的理念,將國內外先進健康管理體系和基因組醫學技術應用於臨床。此次衛星會聚焦腫瘤的早診早篩、分子檢測、液體活檢、免疫治療等領域話題展開深入研討。90分鐘的時間裡,專家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專業的講述,為CSCO大會獻上了一份學術大禮。
※過敏有害?大錯特錯!它竟能預防皮膚癌!|Nature子刊
※「觀點」你還是當初那個可以信賴的少年嗎?(上)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