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全文
《止學》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於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則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等,所以他對於開創唐代文化思想來說可謂功績卓絕,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於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於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敗;對於賭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贏……"止"之奧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謀。過猶不及, 知止不敗 。
智卷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歇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勢卷
勢無常勢,仁者勿恃。勢伏凶也,智者不矜。
勢莫及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於力也,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眾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凌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利卷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
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遠有興衰,存畏警焉。
辯卷
物朴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誨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王者不辯,辯者少威焉。智者訥言,訥者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矣。
譽卷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忌焉。
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
賞譽勿輕,輕者譽賤,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者得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
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情卷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
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痴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蹇卷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止為樞也。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重,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怨卷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心卷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修身卷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