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尼泊爾漢語教師馬拉:語言教學不僅關乎語言

尼泊爾漢語教師馬拉:語言教學不僅關乎語言

撰稿:周睿璇

攝影:李國慶

編輯:東臨

(視頻來自華輿 製作/向光)

隨著中國文化的熱度在全球範圍內不斷上升,海外越來越多人學習中文,與此同時,在海外的中文教師中也出現了當地人的身影,他們一般在中國接受過多年教育,回國後就投身到中文教育中。來自尼泊爾的馬拉(Aneesh Malla)就是其中之一,他現在擔任加德滿都大學漢語師範專業的漢語老師。

馬拉在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開班儀式進行演講。(圖片來自華輿)

「中國唐朝時高僧玄奘赴西天求取真經,途經尼泊爾,開啟中尼文化交流之先河。現在一個曾連『天安門廣場』都不會說的孩子能夠代表祖國尼泊爾,在此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漢學家一起,探討如何成為對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更有貢獻的青年漢學家,這是我的東『泊』夢從理想成為現實的過程。」馬拉在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開班儀式上說。

不會讀「天安門」的十歲少年

馬拉在中國共學習了8年,包括一年在北京語言大學的中文課程、四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本科和三年在復旦大學的碩士。但他和中國的緣分從10歲那年就開始了。

馬拉的父親是記者,1995年曾被派到中國採訪,馬拉當時跟隨父母到了中國,去了上海、北京、成都和西藏。「當時不會中文,參觀天安門廣場時,把 Tian"anmen Square 說成『Tinyminy Square』。爬上了長城,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是『好漢』。」馬拉說。

那次中國之旅給年幼的馬拉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中畢業後他選擇到中國讀書。在中國學習和生活了8年。現在再次到北京參加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馬拉驚嘆於中國的變化:「我在人大讀本科時,北京只有3條地鐵線路,2010年走的時候,多了10、4和5號線,現在我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上海也是,「第一次來在外灘上只能看到東方明珠,1997年第二次去的時候正在建經貿大廈,到我讀碩士時,已經有了第三個高樓,最新的高樓當時也在建,現在可能都建好了。」

馬拉接受華輿獨家採訪。(圖片來自華輿)

回到尼泊爾教中文

回到尼泊爾後,馬拉一直在從事與中文有關的工作。

他是加德滿都大學漢語師範專業的漢語老師,這個專業由加德滿都大學與河北經貿大學合作創辦。作為曾經的中文學生,馬拉也把自己學習的體驗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俗易懂的本土語言和生動的教學形式都有助於學生高效掌握漢語。」同時,他也認為,語言教學不僅關乎語言,還要把文化內涵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情。」

除了漢語教學以外,馬拉也從事中文-尼泊爾語的翻譯工作,他希望把有關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籍翻譯到自己的國家,從而讓更多尼泊爾人了解中國。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遇到了困難。「由於兩國文化差異較大,一些詞和特定術語在對方語言中很難找到確切的對應表達。需要通過不斷商量、討論,去探尋最合理的譯法。如果能將尼泊爾語翻譯中的某些表達標準化,那麼對譯者將極為便利。」馬拉說。

目前,馬拉已經翻譯、編著多本中文書籍,包括《悅讀中國:中國工藝美術》,以及老故事系列《老鼠嫁女》、《十二生肖的故事》、《女媧補天》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假的周杰倫」演了部懸疑片,口碑直逼摘金奇緣!
中國遊客影響力有多大?航空公司告訴你!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