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親子教育,好好說話

親子教育,好好說話

語言是帶情緒的,每一言一語包括你的身體語言,有可能給人帶去溫暖,同時也可能帶來傷害!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我們無意間的語音可能留下的是無形的傷痕

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

家庭中,有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01-

宋丹丹和巴圖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本應該是難得的母子歡聚時光,但宋丹丹卻在節目中不停地吐槽兒子巴圖。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會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當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奚落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兒子揚起的煙灰弄髒了自己的臉。

她還將巴圖小時候的糗事當笑料逗大家開心,看到巴圖腳趾發炎了,竟然說:「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絲毫不顧巴圖的面子。

在節目中巴圖羞得一臉通紅,急忙躲到雞窩去「避難」。

何炅見狀都忍不住替巴圖打抱不平:

巴圖已經帶著男人的尊嚴去壘雞窩了,你卻讓他表演啃腳?!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

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就你還想干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親子教育,好好說話


-02-

微博上曾有網友坦言,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


「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

網友評論,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網友說,我特別羨慕自信的人,因為他們就算是錯的,也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我就算是對的,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因為我怕我真的錯了!

經常被父母打擊的人,會極度自卑,常常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而父母卻總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麼子女總是這麼不自信!

親子教育,好好說話


-03-

扎克伯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組關於親子教育的圖片,列舉了「壞父母」的11種表現,其中有8種都是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因為你給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父母或者一個屋檐下的人那裡學來的;

……

知乎上有個點贊很高的回答: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因為這樣的「懂事」,讓他們覺得很「省事」。

我有一個朋友,做起事來老是給自己打分,明明房間已經很乾凈了,可他總覺得還不夠;明明事情完成得很好,但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只要出一點兒差錯便張惶失措……

因為從小,他的父母只有在他「聽話」的時候,才會對他笑。

而他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父母都不停地告訴他,還有很多人能做得更好,你才取得這麼一點成績有什麼可開心的!

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或讚許而苛求自己,失去快樂的童年;

要麼完全放棄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很好: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親子教育,好好說話


-04-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罵得想要自殺是怎樣的體驗?

而該問題有228個回答,1118個人關注。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16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經常被父母罵,服毒自殺。

在死之前,她又挨了兩場罵,因為她穿衣服太慢和洗頭時間太長。

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

父母沒在意,匆匆出門拉貨。

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多次向他們埋怨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爸爸媽媽都愛弟弟,每次發脾氣都是沖著她這個做姐姐的來。

而且,女兒曾用他們的手機搜索過「安樂死」、甚至還在網上購買過一把刀。

她試圖給了父母很多次信號,卻都被忽略,她走投無路了。這個16歲的少女,每天反反覆復地醞釀著自殺,難以想像她所經受的痛苦和煎熬。

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

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臨場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

心理學家說,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

因為比起受到身體虐待的人,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沒有資格抑鬱,沒有資格生病!

但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虐待,而孩子也不會表達,他們首先是哭泣,之後就變成了麻木!

於是這種虐待就被慢慢合理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拚命爭奪玩具背後,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3歲前的教育影響一生,好性格,好身體就是這樣養成的!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