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經常鍛煉還老生病?你可能重運動輕食療

經常鍛煉還老生病?你可能重運動輕食療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經常爬山、打太極、跳廣場舞等,按理說身體應該很健康,但還是有疾病找上門。

有的人就發現一個現象:剛開始運動時,確實身體變健康,體質更好了,感冒等疾病也少了。可再往後,醫院卻沒少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很可能是重運動輕食療而導致的。有一部分中老年人每天花幾小時運動,可飲食上卻隨隨便便,偏食、多食、愛吃剩菜剩飯等等現象比較嚴重。

其實,合理的營養與膳食是增進老年人身體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之一。營養不當會影響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降低人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誠然,運動很重要,但其實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營養要重要得多!為什麼呢?

一、器官功能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便沒有出現器質性疾病,臟器功能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衰退,功能也大不如前。就好比開久了的車,零件會出發生磨損,其性能、速度都不及剛買時好。

二、消化吸收能力減弱

老年人飯量減少,胃腸粘膜已發生了退行性變化,胃酸及各種消化酶的分泌逐步減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三、新陳代謝變慢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中年以後,分解代謝多大於合成代謝,導致體重漸漸下降,精力逐漸衰退。

新陳代謝能力降低,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廢物停留時間延長,勢必造成氣血阻滯,影響身體健康,且人體的「自愈」功能也會降低,疾病的恢復時間相對更長。

四、供血不足

老年人相對怕冷,穿的衣服也較多。隨著年齡增大,氣血會逐漸虧損,血容量減少,出現四肢供血不足的癥狀。

當運動後,四肢會暖和起來,四肢血液供應充足。但在這時,心臟、大腦等這些對血液供應需求量大的臟器,就會相對缺血。

運動並沒使血容量增多,而是使血液重新分布,長時間的過度運動,老人就會出現頭昏、心慌、氣短、虛汗......這些心腦缺血的癥狀。

要運動,更要注重營養攝入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有時候營養比運動更重要!

老年人除適度運動外,重點應放在用食療調補身體上。合理、豐富的飲食能增強體質、補足氣血,使全身各個臟器隨時都能有充足的供血,這樣才能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延年益壽。

根據自身體質,食療上應注意以下幾條:

一、吃些易咀嚼消化的食物

日常飲食盡量吃些軟的、易消化的食物。年齡增大,牙齒大多數已動搖或脫落,咀嚼困難,因此食物切細、煮爛、做軟,以利消化吸收,不宜吃堅硬的食物。

二、營養均衡,不可偏食

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保持身體健康,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醫生建議,每天的主副食品應保持10種左右,每周吃到25種食物。

飲食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平衡。一旦長期偏食就會造成某種營養缺乏而導致疾病。

三、攝入有節,細嚼慢咽

首先要控制碳水化物的攝入量,米、面要比一般成人少食些;其次脂肪對心、肝不利,所以也要少食。

並且,老年人飲食要有規律,儘可能少食多餐。不飢餓,不過飽,要定時定量。注意細嚼慢咽,減少腸胃負擔。

四、做法清淡

另外做法上必須少油少鹽,還應在食物的加工上多採用清蒸、燉等方式,少用油煎、油炸等烹調方法。如飲食過咸,攝入鹽量過多,易造成高血壓等疾病,進而影響心腎功能。

五、注意餐後養生

《千金方》中提到「食飽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飽食則卧,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

飯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稍稍按摩肚子也有屬於消化,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日常的鍛煉是必須的,但營養上也要跟上,希望大家都擁有健康的體魄~

文章來源: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必具一番剛決不怯之志,方有實效
因地既偽,實益何得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