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很喜歡程顥的一句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唯靜,方能心如明鏡,照鑒萬物。

於是,人間最細微的地方,哪怕是籬邊的小草,月光下的蟲鳴,臨水花枝的倒影,在靜的人眼中,都是妙不可言的境界。

然而,人間是喧鬧的,我們又不能逃到深山空谷中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鬧中取靜。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文化藝術 攝」? 圖片來源於「南卡 攝」

【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靜」可通過修行而得,古人稱為「習靜」。靜坐、入定,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靜從中來,身心俱安。

蘇東坡就曾寫道:「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從百忙中偷出一點閑,悠然靜坐,往事不約而來,又如雲煙飄渺散去。靜中日子過得很慢,一日悠長似兩日。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三火Yvan 攝」

「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則悠然共逝,雨滴則泠然俱清,鳥啼則欣然而會,花落則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生機?」

既然無法從喧鬧的塵世中跳脫出來,不妨以靜坐之法,從熱鬧處回歸到生命的本真里,為浮躁的心靈養一方凈土。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美到驚動黨 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鬧中覓趣,清靜自來】

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喧嚷的塵世中結廬,在熱鬧里尋覓趣味,那麼市廛的談笑聲,孩童的嬉鬧聲,風中的蟬聲,聲聲入耳,自得其趣,整個人頓時靜謐下來。

陸遊就曾宿於繁華鬧市的小樓中,雨滴滴答答下了一夜,清早小巷深處傳來陣陣賣花聲。

雨聲、賣花聲落在心頭,陸遊漸漸靜下來,提筆寫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麗句。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月下黃昏 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能於「鬧」中覓得趣味,方得「靜」之真諦

正如梁實秋說:「只要內心清靜,即便在市廛里,陋室里,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一乾二淨 攝」? 圖片來源於「宋洪濤743 攝」

【心界空靈,靜氣自生】

非常贊同朱光潛在《談靜》中所言:

「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心界愈空靈,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還可以退一步說,心界愈空靈,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

心空則靈,不空則不靈。如何空?心無雜念,不著纖塵。雜念皆因煩惱起,在「已失去」和「未得到」中糾纏不清。

放下,心凈人自靜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文化藝術 攝」 ? 圖片來源於「南卡 攝」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過去的不要再想,未來的不必操心,「已失去」和「未得到」的統統放下,心界空靈了,靜氣自然生長,就在那梅熟時梔子香中,在那清風徐來處。

心界空靈,即使身在鬧市,也是清靜人,時時能進入「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的境界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 圖片來源於網路 ? 圖片來源於「恆恆 攝」

「道理須從妙處尋,靜中觀物了吾心。一時俯仰成朝暮,萬變紛紜幾古今。」

滾滾紅塵,名利誘人,學會鬧中取靜,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靜里乾坤大,閑中日月長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詩戀患者集中營,小詩妹歡迎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中國 的精彩文章:

有些悲傷你不懂,最悲傷的10首詩詞!
長知識!十二生肖排序的淵源~

TAG:詩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