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

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

中國歷史上曾將日本視為「蕞爾小邦」,民間稱之為「小日本」。但是,就是這一彈丸小國,曾於1894年發動了對大清國的「甲午戰爭」,將大清國陸軍打得一敗塗地,將北洋水師打得全軍覆沒。中國被迫含屈忍辱與之簽訂《馬關條約》。

這段歷史,至今思來仍是羞憤難平,尤其是北洋水師。這是一支中國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最後在日本聯合艦隊的打擊下,全軍覆沒。

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經遠艦

在整個甲午海戰中,作戰最頑強、戰績最突出、犧牲最慘烈的北洋艦隊主力戰艦,非鄧世昌所指揮的致遠艦莫屬。不過,也有一艘戰艦的精彩表現不亞於致遠艦,它就是經遠艦。戰後,連日本海軍也不得不表達敬意,稱:「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北洋海軍主力戰艦「八大遠」之一的經遠艦,是清政府於1885年通過駐德公使許景澄向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的裝甲巡洋艦,同時也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的首艘裝甲巡洋艦。1887年7月建成,原定用於台灣及澎湖之防務,後於同年11月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65000兩白銀。

實際上,經遠艦和致遠艦都屬於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軍艦。經遠艦甲厚抗擊打,致遠艦快速善攻擊,兩艦相得益彰。

經遠艦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功率5000匹馬力、航速15.5節。全艦編製202人,管帶林永升為副將銜。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

中日雙方參戰軍艦

在甲午再如海戰前,經遠艦曾訪問日本,引起巨大轟動,受到刺激的日本人隨即制定了發展海軍的政策。

1894年9月17日12時50分,甲午中日黃海大戰爆發。

在東經123度35分,北緯39度30分大鹿島西南3海里處,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開始交戰。

海戰時,林永升指揮經遠艦與鄧世昌的致遠艦結成同隊姊妹艦,同屬北洋海軍第二隊,處於旗艦定遠艦和鎮遠兩大鐵甲艦左翼,兩艦互相呼應、並肩作戰。尤其是經遠艦,屢次擊中日艦。

下午3點30分許,由於致遠艦戰沉,濟遠、廣甲、靖遠與來遠等友艦的離去,加上艦體多處中彈且起火,經遠艦脫離艦陣,隨即遭到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高千穗等四艘日艦的圍攻。

雖然敵我力量懸殊,但是管帶林永升絲毫沒有退縮之意,指揮全艦官兵以一敵四,沉著應戰,「發炮以攻敵,激水以救火」,「奮勇摧敵」,「拒戰良久」,拖住日本艦隊精銳——第一游擊隊長達1小時,為其餘軍艦贏得時間。

最終,遭受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毀滅性炮火打擊後,經遠艦於5點30分在黑島老人石海域沉沒,全艦200 餘人除16人次日被岸邊百姓救起外,全部壯烈殉國。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

帶「經遠」文字的木質簽牌

其實,經遠艦不幸被日軍魚雷擊後,如果緊急靠岸,只需十多分鐘林永升和艦上官兵就可轉危為安,但林永升寧可戰死也決不後退。

據1921年版 《庄河縣誌》中載:「是時,艦在蝦老石(老人石)東八里許,士卒皆請林就岸,林不肯,躬親炮彈,督戰未幾,左臂中彈,艦突亦被擊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內,扁鎖倉門,危坐以殉。」

再如川崎三郎《日清戰史》曾刊載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於1894年10月11日所作的海戰報告。現摘錄如下:

……3時30分致遠右舷傾斜沉沒。經遠仍在大火中掙扎,而且遭受破壞,進退不得。最後敵陣終於全面潰散,各自逃遁。其中有濟遠、廣甲、來遠、經遠、靖遠、廣丙。濟遠則先於他艦逃跑,廣甲、來遠、經遠、靖遠繼之,皆以大連灣為目標。廣甲以下四艦,想要經過沿岸淺海逃走,平遠、廣丙則逃向北方。剩下的鎮遠幾乎象停止不動一樣,以最慢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和正在跟大火搏鬥的定遠一起孤懸海上… …我相信大勝的時機正在此時,遂命令注意水的深淺,隨時增減速度,追擊向大連灣方向逃跑的敵艦。途中4時16分從靖遠發出什麼信號,經遠遂調轉航向駛往大鹿島,接著靖遠也駛向該島。此時,外表看不清損傷的靖遠或是來遠。經遠則仍在苦於大火,廣甲因向海岸方面開去已看不見。基於這種形勢,第一游擊隊遂決定應該首先擊毀鐵甲艦來遠。於是測好吉野的所在位置,查明水的深淺,加大速度,一路窮追猛擊來遠。下午過5時來遠迴轉向東,因此我方也向左轉繼續射擊,但來遠仍然沒有沉沒。吉野艦長遂命令準備用魚形魚雷擊沉之。但在此之前,來遠燃起的大火此時愈燒愈烈,左舷傾斜,我方遂停止射擊。5時30分,來遠終於左舷旋轉而沉沒。此時才發現來遠沒有搭載一隻舢板。之後,立即駛向大孤山海面。在追擊靖遠和經遠的途中,於5時40分由本隊旗艦發出「返回本隊」的信號,於是調轉航向向旗艦靠攏。同時用信號報告已擊沉來遠。與本隊會合時日已將沒。

該海戰報告再現了經遠艦及其他北洋艦艇奮勇抗敵的場面。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名艦之殤:「經遠」號以一艦敵日四艦

懸掛於艦體舷側的「經」「遠」二字

提起經遠艦不得不提管帶林永升。

林永升,字鍾卿,漢族,福州人,福州船政學堂首期畢業生,參加過中國近代海軍學校首次遠航實習,之後在福州船政學堂教習。1877年赴英國皇家海軍學校深造,三年後結業回國,升守備,加都司銜。不久,調往北洋任「鎮中」炮艦管帶。次年,改任「康濟」練艦管帶。1882年,日本企圖派兵干涉朝鮮,丁汝昌奉命率艦援朝,林永升隨行,最終先於日本軍隊抵達仁川,致使日本對朝鮮的軍事干涉計劃破產。回國後,以功補都司,並賞獄花翎。

1887年赴英國接收經遠艦,升任該艦游擊管帶,薦保游擊,賞加御勇巴圖魯勇號。北洋水師成立後,升任左翼左營副將,後遷至總兵。1891年,李鴻章到威海檢閱海軍,以林永升「辦海軍有功」,升保副將,補缺後升用總兵,並賞換奇穆欽巴圖魯勇號。

次年,實授左翼左營副將。在黃海大戰中率全艦官兵奮勇抗敵,直至經遠艦沉沒於黑島南海域老人石附近,林永升與全艦200餘名官兵壯烈殉國。之後,清政府照提督例從優議恤,並追贈太子少保。

2018年9月22日,在甲午海戰爆發124年後,沉沒的「經遠艦」在水下考古中被發現。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8-09-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是否自己患上了手機上癮症?
燃煤發電,這項技術他們做的很好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