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心衰患者有5年的存活率 那平時飲食要怎麼吃呢?
一般來說,冬春季屬於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發作的多發季節。廣州一五七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朱俏萍指出,心衰過去叫充血性心力衰竭,它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到終末階段的主要臨床表現,預後很差,死亡率很高。據有關方面統計,心衰患者有5年的存活率,男性只有25%,女性38%。目前,心衰已經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朱俏萍介紹說,心臟就像一個發動機,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大腦、肝臟、腎臟、手、腿等),都需要血液中的養分和氧氣來濡養,心臟的作用就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預防心衰的發生,首先要從改善生活方式著手,飲食方面不要吃過於油膩的東西,比如帶魚、蛋黃以及動物內臟和肥肉等,天天大魚大肉絕不是好現象,高脂飲食是引起「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症、從而引起心衰的重要因素,要盡量避免。心衰患者的飲食調理方法:
(1)限制鈉鹽的攝入:以預防和減輕水腫,應根據病情選用低鹽、無鹽、低鈉飲食。
(2)限制水的攝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瀦留主要繼發於鈉的瀦留。對於嚴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由於排水能力減低,故在採取低鈉飲食的同時,必須適當控制水分的攝入,否則可能引起稀釋性低鈉血症,這是頑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誘因之一。
(3)適量增加鉀的攝入: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現的電解質紊亂之一。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為缺鉀,主要發生於攝入不足(如營養不良、食慾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額外丟失(如嘔吐、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導致鉀的丟失);腎臟丟失(如腎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代謝性鹼中毒、利尿劑治療)以及其他情況(如胃腸外營養、透析等導致鉀的丟失)。缺鉀可引起腸麻痹,嚴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並易誘發洋地黃中毒,造成嚴重後果。故對長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病人,應鼓勵其多攝食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棗、番木瓜等。必要時應補鉀治療,或將排鉀與保鉀利尿劑配合應用,或與含鉀量較高的利尿中草藥,如金錢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須、魚腥草、茯苓等合用。
(4)熱量和蛋白質不宜過高:一般說來,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必限制過嚴,但當心衰嚴重時,則宜減少蛋白質的供給,蛋白質的特殊動力學作用可能增加心臟額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肌體的代謝率,故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限制。
(5)限制脂肪:肥胖者應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因脂肪產熱能高,不利於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使胃飽脹不適;過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響消化;並可能包繞心臟、壓迫心肌;或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上升,壓迫心臟感到悶脹不適。
(6)補充維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納較差,加上低鈉飲食缺乏味道,故膳食應注意富含多種維生素,如鮮嫩蔬菜、綠葉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充維生素B和C等。維生素B1缺乏可招致腳氣性心臟病,並誘發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葉酸缺乏可引起心臟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7)其他電解質的攝入:鈣與心肌的收縮性密切相關。高鈣可引起期外收縮及室性異位收縮,低鈣又可使心肌收縮性減弱,故保持鈣的平衡在治療中有積極意義。鎂能幫助心肌細胞解除心臟的毒性物質,能幫助維持正常節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攝入不足、利尿劑等藥物導致排出過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鎂濃度降低,如不及時糾正,可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誘發洋地黃中毒。增加鎂的攝入對治療有利。
最後,朱俏萍強調,心衰患者的飲食一定要清淡為主,吃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晚餐一定要少吃。要堅決控制鹽的攝入量。調味可以用醋、胡椒、姜等。少吃辣椒等刺激性較強的食品,不喝濃茶、咖啡,戒煙戒酒。
文 廣東科技報記者李振輝
編輯 姚贊原
TAG:健康養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