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排行榜,你同意嗎?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排行榜,你同意嗎?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排行榜,你同意嗎?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截止,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想要在這400多位皇帝中排出前十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帝王,確實是相當的雄才大略,但無奈在位期間太短,就不計入排名,典型的如劉裕、郭威、柴榮。


以下這十位,便是我心中前十的帝王(以下排名按時間順序排列)。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前無古人!


秦始皇統一統一了六國,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個疆域如此廣闊的大一統王朝。自此開始,統一才成為華夏的主旋律,現代中國的版圖骨架,也是自秦始皇時期開始奠定的。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開拓嶺南,促進了中國各地的經濟與文化交流;而統一文字,更是讓中華文明有了共同的凝聚力,得以生生不息,傳承至今。



2、漢太祖劉邦


劉邦最厲害的在於他的馭人之術,帶兵打仗他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他不然張良,治理內政他不如蕭何。


但就是一個這樣一個無賴出身的人,在秦末的亂世中,憑藉著馭人的技巧,將豪傑收入麾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漢朝。



3、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

不喜歡他的人,說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導致民不聊生。


喜歡他的人,則會說他雄才大略,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匈奴的戰爭,致使漠南再無匈奴王庭。


但有些東西必須要靠拳頭才能打下來的,即便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沒有漢武帝的北擊匈奴,便不會有後來的大漢民族。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是一個民族自信心形成的開始。



4、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是開國皇帝之中的異類。


歷朝歷代,但凡是經歷過亂戰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我們總能說出一大堆開國功臣的名字,比如說漢初三傑,唐朝的秦瓊尉遲敬德之類,明朝的徐達,湯和,常遇春等。


但是說起東漢,如果不是去特意查資料的的情況,一般人很難說出雲台二十八將中的幾個名字。


這並不是雲台二十八將不給力,只怪劉秀自己太出色,以至於掩蓋了這些開國功臣的名字。


5、隋文帝楊堅


楊堅建立隋朝算不上光彩,但是楊堅在取代北周之後的表現是堪稱神級的。


別的不說,楊堅在建立隋朝後,重新統一了華夏,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局面,可謂功莫大焉。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是一個真正的盛世 。只可惜,隋文帝的兒子楊廣步子邁的太大,又是修築大運河,又是遠征高句麗,結果把家底給鬧騰完了!



6、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不是開國之君,但是他的光芒卻是開國之君李淵所比不了的。


可以說,在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王世充、竇建德等各路諸侯,基本是李世民平定的 。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個污點,但繼位之後的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對內發展經濟,對外擊潰了突厥,讓當時的長安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引來萬國來朝。

如今世界上那麼多的「唐人街」,大抵是李世民之功!



7、女皇武則天


榜單中唯一的一個女性,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歷史上的女性,想要掌控政權,無外乎臨朝稱制,羋月如此,呂后如此,馮太后也如此。而真正敢於登上九五至尊的人並被歷史所承認者,只有武則天。


武則天當政時期,被成為治宏貞觀,政啟開元,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8、明太祖朱元璋


在中國所有大一統封建王朝的開國之君,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的農民出身。


早在秦朝時期陳勝就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真正能把這句話變成現實的卻是劉邦和朱元璋。但相比於泗水亭長出身的劉邦,朱元璋的出身更加一窮二白 朱元璋才是那個從小兵一步步做到皇帝的人。

朱元璋崛起於微末之中,戰勝群雄,結束了蒙古人對中原的統治,了不起!



9、明成祖朱棣


永樂大帝朱棣是明朝僅次於朱元璋的存在。鄭和七下西洋,便是發生於永樂時期。下西洋是一次壯舉,將華夏的威名傳遍世界。


除了七下西洋,朱棣敢於將國都從富庶的南京遷都到離邊關更近的北京,更是凸顯了朱棣過人的魄力。


而《永樂大典》,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符號。



10、清聖祖玄燁


康熙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的締造者。


少年的康熙,剷除鰲拜,平定三藩,展示過人的魄力。收復台灣,更是第一次將台灣納入了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平定葛爾丹之亂,維護了西北領土的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容嬤嬤說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慈禧的葬禮奢華至極,為何送葬的人都捂著鼻子?

TAG:容嬤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