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13歲開始做慈善,26歲登上福布斯榜,這個90後香港女孩讓人敬佩

13歲開始做慈善,26歲登上福布斯榜,這個90後香港女孩讓人敬佩





 「當人們看到進步時,


他們會受到鼓舞並採取行動。」




劉青榆




2011年,可以說是迄今為止,


中國慈善界最艱難的一年。

那一年,因為郭美美,


中國慈善領域爆發了一場風暴。


做慈善在中國人的心中,


無異於「掛羊頭賣狗肉」,


成了被人唾棄的行當。






所以,僅僅一年後,


當剛從大學畢業的劉青榆,


提出創辦一家慈善機構時,


可想而知她所遇到的壓力。


但這個外表柔弱的90後姑娘,


毅然走上了這條路:


「就是因為沒人做,


我們才更要做啊。」







13歲開始做慈善,


16歲創立自己的首個公益項目,


26歲,登上福布斯榜單,

這個90後香港女孩,


著實令人敬佩。









劉青榆出生於香港,從小,她的父母就經常帶她參加慈善活動,並向她強調「助人為快樂之本」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13歲,她開始做長期志願者服務,每周末為基層和新移民家庭的孩子提供支教。






16歲的時候,


劉青榆從高中老師那裡聽說


不少農村女孩輟學的問題,


這讓她感到難過,


想要幫這些女生做點事。



老師便把她介紹到一家做教育的基金會,


這家基金會正在為廣東德慶的女生,


籌辦一個獎學金項目。


於是,她跟一些同學就參與了進來,


在學校和社區舉行籌款活動。




第一年就籌到了100個女性獎學金,


也在德慶為這些獎學金獲得者


舉辦了夏令營。


也正是這期間,


讓她的慈善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






有一次,


一個受資助的姑娘對劉青榆說:


「我很羨慕你,


這麼小年齡就可以去幫助別人,


我也想,但我沒有條件去做。」




這句話讓劉青榆開始意識到:


慈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每一個人,


無論家境、年齡,


都應該有機會參與到慈善中去。


更不是簡單的,


有資源的人將資源給到沒資源的人。







這個觀念在劉青榆心裡生根發芽,


在她去耶魯大學讀書之後,


開始茁壯成長。




耶魯大學有一門,


關於公益創投的課程。


這門課,啟發學生去深思,


身為年輕人能夠創造的社會影響。


在課堂上,


除了學習一些有效慈善的案例,


同時還要管理10萬美元的基金,


以投資者的身份共同決定,


怎麼最好運用這筆資金髮揮影響力。


從這個課程里,


劉青榆學到了怎麼衡量影響力,


什麼是可持續的運作模式等


專業慈善知識。








大學畢業後,


劉青榆回到中國,


她發現:在亞洲,


給年輕人參與公益的機會甚少。


尤其是在中國,


慈善醜聞與較低的慈善意識,


使得公眾沒有信心,


也並不積極地參與到慈善事業中。




縱然經過調查得知,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願意做一些積極的改變,


但他們不知如何找到,


可信賴的機構來支持。




於是,劉青榆萌發了,


自己創立慈善機構的念頭。


想法成熟之後,


她開始眾籌資金。


也許是因為她眼裡的那份真誠,


和她的執著與堅持,


最終籌到的金額是預想的兩倍。






劉青榆直言,


自己是不喜歡交際的。


但為了這個念頭,


她曾給很多校友和機構發郵件,


希望得到他們的意見和支持。


不少人給她回復,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最早的合伙人蔡崇信。


蔡崇信對她的想法大加支持,


不僅給她介紹了


阿里巴巴基金會和一些公益組織,


還幫助她尋找合作夥伴。




這些助力,


讓劉青榆更加認定了,


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對的。








比爾蓋茨曾說,


做慈善跟做生意一樣,


需要策略和頭腦。


劉青榆創辦的益啟慈善,


不是簡單的捐款救助,


她想做的更加長遠。




比如,她做了一個「模擬基金會」項目。這是為期六周的國際化的暑期慈善項目,它為青年人提供獨特的機會,讓他們扮演公益創投型慈善家。




也為不同高校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開設社會創新課程。通過實踐中學習,青年人有機會發展和測試創新的公益點子,甚至拿到種子資金和其它社會資源。




這不僅僅是慈善事業,

對青年人的就業和創業,也都有很大幫助。







「如果我們的慈善行業需要壯大起來,


需要創新,需要更多年輕人了解


怎麼解決社會問題,


這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希望社會每一個人


都能擁抱社會使命,


讓更多慈善的種子


在全社會生根發芽。


劉青榆說。




五年多來,


益啟慈善已在不同的大學


或公司舉辦了培訓活動,


教育了上千名年輕人。


另外,還資助和支持了30餘家


中國創新的公益組織。




這種新的慈善理念在國內受到追捧,


當然也受到不少質疑。


不少人曾直接問劉青榆:


你就不怕這些年輕人,


將來不從事慈善活動嗎?







劉青榆不怕,她選擇相信,她認為種什麼因必定會得什麼果。




益啟慈善的參與者們,有的轉行幫忙成立了中國最大的私人基金會之一;




有一群學生承諾每年把10%的收入捐到最有效的公益組織;




有的帶領互聯網公司團隊幫助公益組織管理和改善網路服務……




這些都是慈善種子種出的善果。







2015年,劉青榆登上了


福布斯首次為亞洲人開設的榜單:


30 under 30 Asia


這份榮譽是對她這些年的


壓力與辛苦最大的獎賞。







接下來幾年,


劉青榆的目標是,


把中國跟世界的公益創新連起來。


比如參與蓋茨基金會的「目標守衛者」活動。



2015年,193位世界領導人商定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其進程,期許到2030年實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2017年,蓋茨基金會發起了「目標守衛者」活動,其核心是通過創新、新型夥伴關係和敦促領導者兌現承諾的倡導,讓大家聯合起來採取行動,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查看2018目標守衛者報告。




長按識別二維碼,發現更多好文


查看↓2018目標守衛者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非凡 的精彩文章:

眼看國內面包驚人現狀,她辭掉外企高管,做出健康的天然酵母麵包
中國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被芬蘭人做到了:不打擾,是我的禮貌!

TAG:藝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