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學生不會選擇工作,咋整?

大學生不會選擇工作,咋整?

20個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路徑依賴理論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並且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這個理論在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問題上同樣適用。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做出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生找工作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如果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會選擇工作,咋整?也許本文就是幫助大學畢業生開啟職場大門的一把鑰匙。

【消除「夢想」的誤區】

針對職場新人如何選擇工作,常常有一個主題:堅持你的夢想。但大多數時候,這句話容易造成誤導。因為它隱含了一個假設: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夢想。但這個假設很可疑。

首先,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找到真正熱愛的東西,很多時候並不容易。對於職場新人而言,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堅持你的夢想」,而是「堅持你的探索」。當大多數勵志的人討論「堅持夢想」時,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中,卻是鼓勵我們「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其次,你的夢想可能屬於「兩個饃饃」的類型。「兩個饃饃」來自於一個笑話。說有位村裡的老大爺,討論如果做了皇上,他會幹嘛。他說:「那我就每頓吃兩個饃饃,一個白面的,一個黃面的。」你的想法也會局限於自己的視野。

有學生跟我說,他想要做行政助理,因為看了《杜拉拉升職記》。我覺得這是典型的視野不夠開闊,選擇行政助理作為職業起步,通常並不是高質量的選擇。當然,這並不是嘲笑他的想法,他依然可以去做這件事情,而且去調查、去實習,也是很好的。因為只有在真正的行動實踐後才會有收穫。作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果你在開拓視野之後做出決策,通常會好很多。畢竟這不是淘寶,7天可以退換貨。

最後,你的夢想很可能是葉公好龍式的。不止一位學生跟我說,想做營銷,原因是覺得「自己很有創意,做營銷可以發揮創意」。等工作了才發現,營銷這事情很多時候拼的不是創意,而是苦哈哈的執行。在你決定第一份工作之前,至少做兩件事情:一是跟三個以上的業內人士交流,二是選擇相關的實習。這樣可以幫助你清除大部分「葉公好龍式」夢想。其中,和業內人士交流,把這3個問題,列入談話內容:

1.如果您現在回到大學,重新選擇第一份工作,您會做什麼,為什麼?通過這個問題,你可以快速地了解到他覺得自己當時的失誤之處,以及改進方法。

2.這份工作,跟您想像的有什麼不一樣?了解別人認知錯誤的地方,這常常也是你認知錯誤的地方。

3.您的職業生涯,感觸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麼?通過這個問題你可以提前感受到不同職業生涯的精彩與挑戰。

【縮小行業、職業方向】

對於缺乏方向的職場新人,我建議按照如下標準,來縮小範圍:

1. 跟隨你的興趣。

跟隨你的興趣比較簡單,如果你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例如希望做廚師,那就去嘗試。當然這隻適合那些了解自己興趣所在的同學。

2. 跟隨社會發展趨勢

如果你沒有明確的興趣,那就跟著社會發展趨勢走。雷軍說:「站在風口上,連母豬都會飛。」順著社會發展的潮流,你會得到很多的機會。那麼具體怎麼看市場趨勢呢?建議從如下幾點開始觀察。

一是跟隨你周圍的重大變化。從身邊的變化,我們能感受到社會的趨勢。例如,最近幾年,用手機的人明顯多了,看電視的少了。跟手機相關的行業,可能就是不錯的方向。

二是跟隨資金的流向。投資者喜歡更容易賺錢的地方。這當中,有部分選擇就是因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所以觀察錢流向哪裡,可以幫助你去思考社會發展的趨勢。例如看看投資中國網上的新聞,也許能夠激發你的思考。

三是跟隨招聘需求大的。到招聘網站上去看一下各類職位的招聘量,招聘量大是一個好現象:社會需求量大。

3. 跟隨一流選手

鎖定求職方向,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跟人」。如果你沒有明確的求職方向,跟著一流選手走,也是一種選擇。一方面可以藉助他人的眼光(可能會錯,但概率上比瞎猜靠譜),另外跟著一流的人,也能夠學到很多,以及有更高的成事概率。


【確定當下目標】

Alan Kay,計算機行業的大師,有一句名言: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對我們未來會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今天的選擇。對於職場新人而言,我覺得有這樣的幾件事情,是當下要做好的。

1. 掌握一門必殺技

所謂必殺技,就是當你去求職時,足以打動面試官,給你工作機會的技能。大多數人面試時,「團結同學、熱愛工作、勤勞勇敢」的話說了一堆,聽得面試官昏昏欲睡。因為你根本就沒抓住對方的需求點。必殺技與求職的具體工作相關,這需要求職者在找工作之前去認真地了解這份工作對技能的要求。針對在校大學生,如果希望獲得一個好的實習機會 (非技術類),Excel通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大多數公司,招實習生通常都是打雜的,而Excel是打雜頭號利器。打雜打得好,很多時候比你從哪所學校畢業都強。

2. 夯實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指絕大多數工作都需要的那些基礎能力。對於職場人,任何職位,都會涉及到兩個頭等重要的基本功: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如何鍛煉溝通能力呢?寫作是很好的方法。著名的技術博客博主Joel Spark曾經說過,他在招聘開發人員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寫作能力。因為出色的文章,意味著此人有出色的邏輯,以及換位思考能力,而這兩項都是關鍵的又很難培養的基本功。

3. 深度探索求職方向

所謂深度探索,要抓好三件事情:切身體驗、全力把事情做好、與內行交流。沒有親身體驗,很多感覺都是空談。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職場新人在工作後,感覺落差很大。關於切身體驗,大家立即想到的是實習和兼職,但其實很多時候你可以直接從身邊做起。例如不少人想進諮詢行業,其實諮詢這種工作,不出校園就可以擼起袖子開始練起,近到幫助室友分析如何追到MM,遠到幫助學校外面的餐廳去分析如何提高客戶滿意度、收益之類……至於如何尋找與內行交流,在這個信息時代,已經不算是個困難了,微博就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4. 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在大學的時候,我認為工作就是幹活。後來,我恍然大悟:人家付錢給我,是希望我解決問題。職場新人之所以不受待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能解決的問題通常不多,但是製造出的問題卻不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99.99%以上的簡歷,都不合格。幾乎沒有人去談「我怎麼能解決你們的問題」,而是展示自己的學校、課程、實際經歷、公益經驗。這個就像你去餐廳,服務員卻急著給你顯擺自己的肱二頭肌。所以無論是簡歷還是面試,關鍵點就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我有多優秀多拉風」。記住,你的價值就體現在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者:徐強)

作者寫於2014-06-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城市升級路徑:未來20年賭哪裡?
經驗分享:戒除奶睡抱睡,聰明的媽媽要明白這個道理!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