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1927年,當蕭瑟的秋風席捲神州大地的時候,林語堂卻辭去了自己在北京的所有教職,攜帶家人定居上海,以寫作維持生計,不過此時的林語堂已經不再像幾年前那麼年輕氣盛了,他開始由一名激烈的社會評論家轉變為一位提倡幽默,喜歡探討人生哲理的顯示文人,難道林語堂是對殘酷的現實妥協了嗎?他此後將不會再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了嗎?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都不是,林語堂之所以要做一個閑適文人,是因為他覺得中國人在追求自由與民主的同時,更應該從民族性格上做出改變,在他看來,中國人一直都顯得刻板,固執,不懂幽默,體味不到生命中的愉悅感,而這樣的中國人,即便真正掌握了自由與民主,也未必能夠幸福起來,因為這個民族是一個不會笑的民族,也是一個內心深處嚴重缺乏幽默感的民族,所以林語堂辭去教職,下定決心做一個靠寫文章賺錢的,顯示文人的真正目的就是,他要用幽默來滋潤國民。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林語堂的這一選擇馬上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甚至有人直接當著林語堂的面兒斥責他,他的好友魯迅更是對他的轉變表示出了十分的不滿。

1929年8月29日,林語堂夫婦和幾位上海文藝界的好友應郁達夫的邀請,前往南波酒樓吃飯,當時魯迅和北新書店的老闆李小峰因為版稅問題產生了糾紛,作為調解人的郁達夫便請了林玉堂等朋友前往活躍氣氛,卻沒料到這頓飯竟成為了林語堂與魯迅正式決裂的導火索。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那天酒過三巡之後,林語堂和其他的幾位好友聊天聊到了魯迅的學生張友松,由於張友松曾經對林語堂和魯迅說過,自己想開辦一家書店,並要以李曉峰為戒,絕不拖欠作者稿費,所以,林語堂一提起張友松之後,李曉峰和魯迅的臉上立刻露出了不滿之色。

等到大家在喝了幾杯酒之後,聽到林語堂還在跟別人談論張友松的魯迅,立馬忍不住了,直接起來對著林語堂大喊,我要聲明,我要聲明,玉堂,你這是什麼話,我和北新的訴訟不關張友松的事,說完還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震的桌上的酒都灑了出來,莫名其妙被魯迅斥責的林語堂也站起來大聲喊道,分明是你神經過敏,我怎麼可能會有那個意思呢?結果林語堂和魯迅越吵越凶,所幸最後還是被朋友們給勸回去了,原本還氣氛熱烈的酒宴就此不歡而散。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魯迅就正式宣布與林語堂決裂了,但是林語堂反倒在內心深處認為這是朋友的愛之深責之切,1935年4月20日,魯迅在《太白》上發表的《天生蠻性》一文,全文只有三句話,辜鴻銘先生三小九,鄭孝胥先生講王道,林語堂先生談性靈,當時鄭孝胥是偽滿洲國的總理,魯迅直接將林語堂和鄭孝胥相提並論,就是想表示他對林語堂的鄙夷之情,因為雙方政治觀念存在嚴重分歧,雙方的文學立場也是涇渭分明,魯迅已經不把林語堂當做朋友看待了,林語堂的名字也從魯迅日記里完全消失了。

魯迅在酒桌上和此人決裂,此人:我的東西是給40年後的中國人看的

別人不理解自己也罷了,可是連好友魯迅也這樣諷刺他,這讓林語堂黯然失落了好一陣子,不過林語堂很快就釋懷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只是別人看不明白而已,正如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所說的那樣,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批評之時,內心十分淡定的林語堂並沒有反駁他,只是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我的東西確實不合時宜,我的東西是給40年以後的中國人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