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與楊家將

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與楊家將

那我呢

鴉青

00:00/04:31

作者:陳二虎

(蕭太后)

五十歲左右的人,許多都是聽評書長大的,那時候評書是老百姓業餘最大的樂趣,《楊家將》,幾乎家喻戶曉,也使得大遼國的蕭太后知名度頗高,提起抗遼的楊家將,自然聯想到蕭太后。

但是,歷史不是小說、不是演義。如今的一些歷史劇,也是拿嚴肅的信史隨意「戲說」,演繹出許多精彩的「傳奇」,這對於有著五六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著實是一個哭笑不得的諷刺,尊重歷史,才會更好地面對未來。

我們很早就有在歷史的基礎之上編寫「歷史演義」的傳統,唐宋時代就有說唱形式,宋代的話本就分小說、說經與講史,較早的演義是《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初,於是,明清湧現出大量的「演義」,這其中包括《楊家府演義》,以北宋抗遼將領楊業、楊六郎為主,弘揚一種愛國精神,但卻背離了真實的歷史,杜撰了離奇又離譜的故事。

穿越時空的柵欄,讓我們透過史料,回眸一下蕭太后與楊家將。

(楊業)


一、承天太后蕭燕燕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絕對是一個男權的時代,女性參政議政,實在是少之又少。而契丹人建立的大遼王朝,女性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而遼景宗的皇后蕭燕燕,是契丹人中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對於北宋,採取以攻為守的戰略,從軍事上明顯佔有優勢的情況下,首先發出議和的信號,化干戈為玉帛,結束了宋遼幾十年的敵對關係,開啟了宋遼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共處,彼此發展,化解了民族矛盾,避免了生靈塗炭。

但在戲劇舞台上、評書藝人口中、小說家虛構筆下,蕭太后與歷史上的蕭太后相去甚遠。把一個縱橫捭闔、運籌帷幄,頗有政治目光與心胸的契丹女政治家,肆意抹黑,描繪成一個好殺糊塗、無才無德,最後被宋滅遼,亡國自裁或被殺的悲劇人物。

但真實的歷史總會讓人懷疑人生,承天太后執政的幾十年間,與北宋大小無數戰,幾乎都完勝北宋軍隊。《續資治通鑒》十分客觀地肯定了承天太后蕭燕燕功績,說蕭燕燕「明習政事,能用善謀,素嫻軍旅。澶淵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創造了大遼帝國的輝煌,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活劇,在浩浩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蕭燕燕巾幗不讓鬚眉的印記。

儘管歲月的塵埃掩埋了無數歷史真實,但承天太后蕭燕燕依舊風采照人,有關她的功過,有關她的傳說,無論正史還是小說,真中有假,虛中有實,更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據京劇《四郎探母》與評書《楊家將》演繹:蕭太后把自己的女兒鐵鏡公主(《楊家府演義》中的瓊娥公主)嫁給一個俘獲的宋將,化名木易的楊業四子楊四郎,導致國破身亡。

真實的蕭太后確實有三個女人,長女觀音,封為燕國大公主,下嫁蕭繼先;二女兒長壽,封為魏國長公主,下嫁蕭排押;三女兒延壽,封為趙國公主,下嫁蕭恆德無一例外都嫁給蕭燕燕的娘家人,後族蕭氏,而且蕭排押與蕭恆德是親兄弟,也根本就沒有「演義」中所說什麼鐵鏡公主,嫁給楊家將中的楊四郎(化名木易),甚至尋遍《遼史》也沒有一個類似叫鐵鏡的契丹公主。

(楊門女將)

到是有三位契丹公主嫁給漢人,遼景宗第十一女嫁給漢臣盧俊;遼聖宗有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劉三嘏、劉四端兄弟,這三位都是幽燕一帶的望族,世代效力大遼,都不是被擒獲的宋軍戰將。硬要說什麼人會粘點邊,到是有一位,為澶淵之盟搭橋的王繼忠,本是宋真宗親信,與遼大戰被俘,得到蕭太后的賞識,封為戶部使,把漢臣康默記的族女嫁給王繼忠。

筆者分析,這演義中的楊四郎,似乎是從王繼忠這演變而來,所不同的是扭曲了許多歷史事實而已。我們可以理解創作者的初衷,願望都是美好的,歷史卻是無情的。以歷史為主題的「演義」,可以虛構杜撰些情節,也可以植入民間傳說,但重大事件與人物,不能背離了歷史的真實。


二、歷史上的老令公楊業

楊業,《宋史》中有傳,最早是北漢的大將,號楊無敵。

宋太宗趙光義滅掉北漢,楊業歸宋。深得趙光義的賞識被派到代州一帶防禦契丹,因為遼兵十分忌憚楊業的威名。

宋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攻遼,其西路軍統帥是忠武軍節度使,雲、應、寰、朔等州行營都部署潘美,楊業以雲州觀察使為副將,出雁門關北進。(潘美,在演義中成了陷害楊家將的潘仁美,楊業成了楊繼業。而潘美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冤的一個,本來一代宋朝的名將,成了奸臣的化身。)

西路軍在潘美的指揮下,自代州出雁門關,經西陘險隘揮師進入遼境,首戰就擊潰遼邊境戍卒,乘勝殺到寰州城下,殲敵五百餘人,遼寰州刺史趙彥章見宋軍勢不可擋,開城投降,繼之進圍朔州……

(楊業)

此時的契丹蕭太后開始布置反擊,親率行營宮衛進駐燕京(今北京)城北郊,調兵遣將,首先擊敗宋中路軍曹彬主力。然後馬不停蹄,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臨西京(山西大同),指揮西線的戰爭。

此時的西路軍已經得到中路慘敗,整個戰局急轉直下。久經戰陣的楊業建議避敵鋒芒,護送山後諸州民眾轉移,保存實力,伺機出擊。

楊業的建議卻遭到西路將領的反對,潘美手下監軍、蔚州刺史王侁更是跳出來指責楊業畏弱怕敵,應北上迎敵,進擊朔州,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等人也隨口應和。

潘美思索一番,支持王侁的建議。王侁更是嘲笑楊業「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擾不戰,得非有他志乎?」

楊業憤慨地說:「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當為諸公先耳」。率所部北上迎敵,為了避免全軍覆滅的悲劇,楊業懇請潘美在朔州以南三十公里處的陳家谷伏兵接應,以保萬全,然後率部北上朔州。

本來蕭太后以為西路宋路會迅速回撤,起碼要據城以守,沒想到卻來北上送敵。便調集兵馬,讓親信大將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路兵馬都統率軍往朔州迎擊。

耶律斜軫搶在宋軍之前到達朔州。他先令蕭撻凜率精銳騎兵設伏在朔州南幾公里處的狼牙村,自己率軍誘楊業軍入圍。

耶律斜軫一接戰,便沿灰河而走,楊業不知是計,率部追殺,突然,四下殺聲驟起,楊業部陷入遼軍設下的埋伏,被耶律斜軫與蕭撻凜合圍,腹背受敵。英勇善戰的楊業還是衝出重圍,且戰且退,從狼牙村到陳家谷三十里的路程,從中午到暮色降臨才撤到,部下僅剩下百餘人。

楊業本以為潘美以逸待勞,在此接應,但到了陳家谷口,一個人影都見不到。原來王侁首先率部離開,隨之潘美也率軍後撤。

楊業仰天長嘆,只好率殘部血戰到底,已無退路。隨軍的兒子楊延玉、部將王貴先後戰死,將士們出紛紛倒下,楊業也多處受傷,毅然決然地斬殺遼兵無數,坐騎乏力,不得不隱入林中,準備夜深後設法脫險,卻被遼將耶律奚底發現,開弓一箭,楊業的戰馬應聲倒地,身負重傷的楊業被擒獲,憤然絕食三日而亡。


三、歷史上的楊六郎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除了在陳家谷口戰死的楊延玉以外,還有六個兒子: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瓌、楊延貴、楊延彬。據此分析,楊延玉為二子的可能性更大,史料中楊延朗為長子。而楊延朗就是楊六郎,後改名楊延昭。那麼為什麼叫楊六郎呢?據北宋曾鞏《隆平集?楊延昭傳》載:楊延朗「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情畏服,止呼曰『楊六郎』。」

楊延朗自小沉默寡言,但十分喜歡玩行軍打仗的遊戲,楊業曾說:「此兒類我」,從少年起,就隨父出征。宋太宗雍熙北伐,楊延朗是楊業部先鋒,因在朔州負傷,而離軍養傷,故沒有隨楊業轉戰陳家谷口。楊業死後,楊延朗由供奉官升任崇儀副使,隨著遼軍進犯,楊延朗被任命為保州緣邊巡檢使,負責防守保州(今河北保定)、廣信軍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安肅軍梁門(今河北徐水)三地。

北宋咸平二年、遼統和十七年(公元999年)冬天,遼軍大舉入寇,在小城遂城,遇到剛上任的楊延朗,當時城中僅有不足三千守軍。

楊延朗一面馳報敵情,請求支援,一面安排守城。但握有重兵的主將傅潛被遼軍嚇破了膽,不敢出兵,於是,小小的遂城被遼軍包圍,蕭太后燕燕親臨陣前,擂鼓督戰攻城,情況危急。

楊延朗從容調集城中壯丁與軍隊共同守城,幾盡失守的時候,蒼天有眼,氣溫驟降,楊延朗望著奇冷的天氣,馬上有了辦法,急命軍民乘夜取水,澆在城牆外表之上,等第二天遼軍又一次來攻打遂城,卻發現已經是一座冰城,無法攀爬,只好解圍而去。

楊延朗乘機率千人追殺,繳獲大量軍器物資,揚名邊關,被升任莫州刺史,得到宋真宗召見嘉獎。當時宋保州刺史、緣邊巡檢使楊嗣也是抗遼名將,與楊延朗齊名,被呼為「二楊」(筆者認為,這楊嗣就是演義中楊七郎楊延嗣的原型)。

宋真宗趙恆曾對宰臣們說:「楊嗣與楊延朗忠勇無私,奉公衛邊,朝中嫉妒他們的人很多!」

澶淵之盟之際,楊延朗分析實情,上書宋真宗:「契丹頓澶淵,去北境千里,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意思獎勵將士,切斷遼兵退路,可惜宋真宗沒有採納這一建議,讓英雄遲暮。

縱觀宋朝,抑武揚文,積弱不振,北宋亡於女真,南宋亡於蒙古,遺民追往撫今,希望多一些肝膽忠勇之士,而《楊家府演義》成書的年代,正是明王朝外患烽起,明正統年間的土木之變,明英宗成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虜,民眾呼喚抗禦外辱的忠烈之士,於是,借楊家將抗遼來鼓舞士氣,杜撰了「一門忠烈」的楊家將,加入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壯舉,也就有了楊家將大破遼兵,蕭太后兵敗身亡的「神話」。

(蕭太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假府」的族長「賈珍」對應的是大聖人「朱熹」?
《紅樓夢》里林黛玉說「哪門子的姥姥」這句話對不對?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