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邱四迷
文/余濤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澧陽鎮有九工十八作。賈家染坊、任家豆腐坊、薛家布店、李家肉店、邱家油坊、楊家鐵匠鋪等並排羅列。
各行不同,誘人之處也不同。薛家布店櫃檯上五顏六色的上好布匹、絲綢吸引著女人的目光。賈家染坊門外,長長竹竿上搭著墨黑的棉布,大紅大紫的絲綢,迎風飄揚,成為風景。豆腐店、肉店、油坊香氣飄溢,充滿小小街道,賺人口水,拽人腳步。鐵匠鋪是未見其店,先聞其聲,叮叮噹噹悅耳動聽。
澧陽是山中小鎮,街道不過二里地,邱家油坊在街道東頭。炒芝麻、榨芝麻油時最香。大人駐足,小孩子咂舌。
邱四常常是早上忘起床,中午忘吃飯,天冷忘加衣,賣油忘收錢。邱老太就指著他的頭說:「傻孩子,真是一天四迷啊!」時間長了,外人就叫他邱四迷。
澧陽人常說,每天人有三迷,可邱四迷偏偏多一迷。四迷脾氣大,胃口好,吃得多,睡得香,身體棒,不知冷,不知熱。關鍵是他賣油時,只顧和人大吹大擂,人散了,他就回家,卻忘了收錢。偶然想起來,他也不生氣。下次見了買油的他也不要,早忘了。
邱老太常常嘮叨他,他只是傻笑。邱老頭不罵他,只在一旁笑笑。邱老頭叫邱大耬。耬是澧陽方言,是傻的意思。邱大耬跟人算賬也總是吃虧。收芝麻時候他常常是三五一十八、四六二十五、九九八十三等等。賣芝麻的說:「錯了錯了......」
大耬說:「沒錯沒錯,正好正好......」
賣油時,他常常是三五一十四,四六二十三,九九七十八等等。買油的說:「多了,多了......」
大耬說:「正好正好......」
澧陽人說:「要不多久就要賠得漏腚了。」
可幾十年過去了,邱家油坊依然香飄飄。
邱家老大被抓了丁,老二在宛城師範上學,老三和四迷幫父親打理油坊。老三負責榨油。四迷每日擔油到澧陽川五鎮百八十村莊叫賣。人們聽見「打香油咧——」就知道是四迷,該換油的換油,用芝麻換;沒芝麻的用錢買;沒錢的來賒賬;不買油的來看四迷;更有甚者,專一來聞油香。
四迷身材壯碩,肌肉暴突,有線有條。澧陽川五個鄉鎮的男子看了無不嘖嘖連聲,自愧不如;年輕女子看了,臉生紅暈,低頭摳指甲,再偷偷看。四迷五冬六夏都是光膀子,成年累月挑擔子,兩肩生出老繭。
有好心大嫂說:「四迷,我給你做個搭肩吧。」
四迷說:「嫂子,我習慣了,別麻煩了。」
「四迷,給你說個媳婦吧!」
「俺才十八,小著呢!」
邱四迷聞名,邱家香油也聞名。
1944年鬼子從黃河邊鬧到漯河,漯河打了大仗。行船的從漯河賣絲回了說:「那仗打得慘啊!沙澧河的水都變成了紅色。沙澧河灘、河裡都是屍體。」
不幾天,鎮公所的人到邱家,送來了光榮書和十塊大洋。邱家老大犧牲在漯河。
四迷問行船人:「鬼子長啥樣?是不是傳說中的三頭六臂,腳蹬風火輪?」
「胡扯淡,就是小島上的矮子,兩隻眼睛,一個鼻子,四尺半高,秦始皇時候徐福的後代。想想也是的,都是一個祖先,打啥哩!媽的,孫子打老子也太不像話了。」
冬天,澧陽鎮就開進來了鬼子,佔領鎮公所,在紅泥河建立碉堡,設置檢查站。四迷一看鬼子還真是四尺半高。走起路來鴨子似的。戴個屁簾帽,光著膀子,腰間用一條布包著陽具,露著屁股,腳上是橡膠黃軍靴。「媽的,這是啥打扮?」四迷心裡納悶。
第二天四迷居然穿上了布衫,系著扣子。人們見了都很奇怪。
紅泥河碉堡駐紮著鬼子一個聯隊,一千多人,每日油糧消耗不少。四迷五天給鬼子送去一擔油,鬼子也給大洋。
鎮上人看見穿著周整的四迷挑著擔子給鬼子送油,都說:「傻了吧!鬼子把你大哥都打死了,還送油,沒心沒肺,五迷了吧!」
年終時,從宛城來了一個年輕人,找邱四家,說是邱安邦的同學。邱家老二大名安邦。邱家老三把年輕人接到家裡。年輕人流淚說:「鬼子打入宛城後,屠殺平民,我們學校組織遊行,安邦被鬼子機槍絞了。」
四迷賣油回來時,年輕人已經走了。老三告訴了四迷。四迷沒有吭聲,第一次早早睡覺去了。
第二天照樣給鬼子送油,鎮上的人說:「邱家老四由五迷變成六迷了,熊孩子!」
除夕之夜,整個澧陽川三百里,都沉浸在悲哀的喜悅中。雖然鬼子在人們頭上屙屎拉尿,但人們的生活還要過下去。人們照例放鞭炮,吃餃子。
邱大耬和邱老太病在床上,老三和四迷也不會包餃子,一家人照樣喝玉米粥,不同的是蘿蔔燉了豬肉、粉條。四迷早早吃過,喝了一斤澧陽燒,擔著油出門。
老三問:「老四,幹啥去?」
「往碉堡送油去。」
「昨天不是送過了嗎?」
「今晚,給他們送點好的。」
半夜時分,紅泥河鬼子據點起了大火,燒死了十幾個鬼子。第二天鬼子抓放火的人。抓了五十多人,全殺了。
1947年澧陽解放,民主政府撰英烈譜。有人說,除夕夜看見邱四迷給鬼子送油,應該是他放的火,該寫進英雄譜。有人說,可能因為他放火,鬼子殺了五十多人,不能寫進英雄譜。
此事不了了之。
澧陽川的老人常說:「四迷家的香油真香啊!」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