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首次通過紅外線發現中子星外圍結構

首次通過紅外線發現中子星外圍結構

脈衝星,以其擁有顯著而強勁的脈衝信號而著稱,現在我們認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所謂的中子星。通常,我們可以通過射電波段和X射線波段對它們進行觀測。而現在,天文學家找到了一種新的不尋常的途徑,通過紅外波段來研究中子星,並且疑似發現了從所未見的結構特徵。

本月17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和土耳其薩班奇大學研究人員一同組成的一個團隊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觀測到中子星外圍的紅外影像,發現中子星也擁有一個可能由塵埃組成的物質盤。大質量恆星死亡時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核心則可能留下一個緻密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的1-3倍。中子星有著很高的自轉速度和很強的磁場,釋放出強勁的脈衝信號,因此極有可能每個中子星都是脈衝星。而利用射電望遠鏡探測脈衝信號也幾乎是尋找和研究中子星的唯一方法。研究小組觀察的中子星名為RX J0806.4-4123(這是坐標,赤經08h06.4m,赤緯-41°23′),是一個X射線脈衝星群中的一員,這個群落由7顆脈衝星組成,被戲稱為「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相機觀測到這個中子星外圍半徑約200天文單位有東西存在,在那麼大的範圍中只有紅外信號。

中子星外疑似塵埃盤的想像畫(來源:NASA, ESA, and N. Tr』Ehnl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對此最合理的解釋之一就是中子星外圍有個塵埃盤,或被稱為「回落盤」(fallback disk),它們應該是由原大質量恆星爆炸後的物質組成,但並沒有擴散出去,而是聚在一起成為盤狀,圍著中子星一同旋轉。而塵埃盤又會與中子星相互作用,令中子星升溫,並降低其轉速。而且,既然有塵埃盤存在,是否會有機會形成新的行星呢?這是否可以解釋脈衝星外行星形成的原因?如果這一切得到確認的話,或許將改變我們對中子星演化的理解。

脈衝星風的藝術想像畫(來源:NASA, ESA, and N. Tr』Ehnl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當然,我們也並不能急於下結論,還有一種解釋,我們看到的向外延伸的紅外輻射區域並不是一個完整穩定的塵埃盤,可能是「脈衝星風星雲」。脈衝星風與我們熟悉的太陽風類似,脈衝星的磁場很強大,旋轉的磁場會伴隨同樣強大的電場,當粒子在電場中被加速時,脈衝星風就會形成。當中子星本身以超音速穿越星際介質時,星際介質與脈衝星風會發生相互作用,形成激波(shock),而受到震蕩的粒子發出同步輻射,導致我們看到向外延展的紅外信號。不過,一般來說脈衝星風只能在X射線中看到,所以如果這個情況是真的話,那麼第一次發現紅外脈衝星風星雲,也必將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

打 賞 通 道

訂 閱 通 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秘宇宙解碼 的精彩文章:

繞月飛行器「逃離」無線電射程,消失在了月球的一邊
最新!「海洋一號 C」衛星傳回首批圖像!

TAG:探秘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