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高級軍官為何主張在上海堅持抵抗?陳誠一句話道出其中緣由
原標題:國軍的高級軍官為何主張在上海堅持抵抗?陳誠一句話道出其中緣由
?文/盛志遠
要不要在淞滬戰場持續增兵,蔣介石最初並沒有確定的方案。淞滬會戰爆發幾天後,他派陳誠和楊文瑔前往上海前線觀察戰況,兩天後回到南京。陳誠向蔣介石作報告:日軍必定會加大攻勢,同時此地為我軍所必守,是則華北的延續戰事擴大早已不可避免,所以日軍倘若在華北站穩,必定長驅直下猛攻武漢,再進攻南京,於我方十分不利,擴大滬戰戰局有利於穩定後方,牽制日敵。
蔣介石和陳誠想法一樣,他表示:「必須打。」
蔣介石這一決定體現了國民黨軍隊高層和南京政府對日作戰的總體戰略部署,也表達了要打持久戰的準備。
很快,蔣介石下達了向上海增兵的命令,任命陳誠為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同部隊立即前往上海增援。淞滬會戰的規模再次擴大,中日雙方都投入重兵。
從8月中旬到9月下旬,上海戰場的中國軍隊和陸續抵達的後援部隊總計達到70萬人之多,在地形狹彎、河網雜多的長江三角地帶和不斷侵犯的日軍展開抗戰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搏鬥。
儘管中國軍隊在以犧牲1萬多名士兵的代價收復寶山、浦西,並將日軍擊退50公里。但日本人在強大國力的支撐下,不斷從海上登陸,再加上日本空軍火力的掩護,中國軍隊開始有些招架不住,後援補給也有些吃力,我方漸漸地陷入被動局面。
由於中國軍隊的誓死抵抗,導致日本的兩個師團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中,日軍因此傷亡8000人。9月初,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再次發出急電向東京求援。
9月6號,日本軍部一口氣派出第八、第十三師團和澎湖派遣隊增援到上海。另外,華北日軍奉令拿出約1萬兵力馳援上海。在日本人的計劃中,上海是無論如何都要拿下的重要城市,中國的任何防線都必須被突破。
國民政府也將上海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地看待,誓死堅守到底。我方守軍雖不畏強暴,視死如歸,但因現實情況消耗過大。
中國軍隊每小時的傷亡多達一千人,淞滬戰場全然成為炮火絞肉機。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軍隊的守勢漸漸減弱,整個戰勢開始朝著對日軍有利的局面發展。
10月初,日本內閣會議如期召開,上海局勢愈發明朗,日本內閣成員制定了《處理第二次上海事變綱要》,決定繼續加大對中國的兵力投入。就是那次會議,日本人發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倫,企圖磨滅中國人的戰鬥意志。
這個時候,日軍已經對中方軍隊形成包圍,滬杭鐵路也被日軍控制,中國守軍面臨被圍殲的危險。11月8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上海守軍全部撤退到南京的紫金山防線。在日軍的追擊下,我方的掩護部隊與敵奮戰後壯烈戰死2000餘人。11月11日,上海宣告淪陷。
這場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方面死亡30萬多人,傷8萬人,中央海軍全軍覆沒。日軍戰亡2萬人,傷4萬人。淞滬會戰之慘烈,令人震驚,慘烈程度不亞於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儘管淞滬戰中方失敗了,但卻堅定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也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
既然來了,那就多看幾篇咯
千古孝子閔子騫實際出生地在哪裡
乾隆寫詩量世界第一,為何沒留下傳世之作?原來很多是槍手代筆
宋神宗與王安石:為何朱熹把變法失敗的責任歸咎大臣而非皇帝?
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梟雄,為何曹操能成為三國的最大的贏家?
楚漢之爭的背後:一條鴻溝造就了大漢王朝
※這個精通中文的日本兵在盧邦島隱藏三十年,回國後竟成為英雄
※獨臂將軍劉疇西,被黃埔老同學槍斃時一口飽飯都沒吃上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