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存在「宮頸糜爛」這種病嗎?

存在「宮頸糜爛」這種病嗎?

宮頸糜爛曾被翻譯為「cervical erosion」,但是國外權威的婦產科教材中找不到「cervical erosion」的診斷。

在2008年之前的《婦產科學》上宮頸糜爛一直是作為一個標準的疾病存在的,甚至有談到它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在這之前的婦產科大夫,把生理期出現的宮頸的柱狀上皮外翻當做是一種病理現象。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宮頸糜爛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宮頸糜爛的正確說法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是生理期出現的宮頸的柱狀上皮外翻的生理現象。雖然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並非異常,但它很難與早期的宮頸癌相區分,因此必須進行作進一步的檢查才能進行鑒別診斷。

在宮頸的部位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靠近陰道內的是鱗狀上皮細胞,而靠近子宮那個方向的是柱狀上皮細胞。柱狀上皮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是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有點類似打仗起來的僵持區,這個區域在醫學上被命名為「鱗柱交界區」。

鱗柱交界區易受雌激素影響。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沒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狀上皮就靠內側些,到了來月經以後,柱狀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響下,更多地朝外側發展,因此就有更多的類似「糜爛」一樣的柱狀上皮在宮頸口。絕經之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又開始退回內方,「糜爛」也就看不見了。本質上上來說,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

在過去的醫學教科書上,還有宮頸糜爛的所謂分度診斷,稱之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面積小於1/3是輕度,1/3-2/3是中度,超過2/3是重度。這其實是受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不管輕度、中度、重度,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有很多女嬰出生就伴隨著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是受到了母親懷孕時體內激素水平增高的影響,出生之後,這種癥狀就會消退。

既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自然也就無需治療。根據這種生理現象來判斷宮頸是否受到損傷也是毫無依據的。不過,宮頸的定期檢查依然有必要,這主要是為了預防宮頸癌。

(答案整理自維基百科、龔曉明醫生的新浪博客)

作者寫於2013-09-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小鳥不會變胖的秘訣是什麼?
美國有菜市場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