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的「國進民退」,商人的春秋大夢

漢武帝的「國進民退」,商人的春秋大夢

原標題:漢武帝的「國進民退」,商人的春秋大夢


一、


公元前120年,漢朝的商人有點懵。


日進斗金的鹽鐵生意,被朝廷的一封文件,就全部收歸國營。在朋友圈裡打聽半天,他們才知道朝廷的用意:「財政緊張,國營壟斷生意來錢快。」


主持這項工作的是桑弘羊,但在幕後拍板的是漢武帝。

他從繼位初期,就定下了自己的工作目標:「把漢文明推向四海。」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他的工作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北方的匈奴被打殘,一年後霍去病就封狼居胥了;


西邊的商路也鑿穿,貨物來往和小國進貢都很方便;


南方的蠻夷都基本臣服,那個夜郎自大的國王,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哦,對了,還有東北的朝鮮,重新進入漢朝的勢力圈。


漢武帝逐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漢朝也走向鼎盛,一切都在向美好發展。可又出現一個致命的問題:國庫空虛,錢不夠了。


於是,富裕的鹽鐵商人們,只好被迫將自己的產業交給國家經營,為朝廷的宏圖偉略盡綿薄之力。


同時唱一首《涼涼》送給自己,撫慰無處安放的靈魂。


至於破產商人的眼淚,不好意思,您要不去種田、當兵吧,也挺好的。


二、


漢朝在沒有夢想的時候,是很富裕的。


劉邦立國之後,把廣大的土地分給追隨他的軍人們,成為有穩定收入的自耕農,也是漢朝最堅實的支持力量。


然後,他就不管了:「只要不犯法,想幹啥就幹啥,別來煩我。」


後來的接班人,覺得這種治理模式很給力,也就一直延續下去。漢文帝就經常對兒子說:「人生中遇到困難別較勁,要相信,事情總會自己解決的。」


這就是漢朝的無為而治,也叫自由經濟。


在這種治理模式下,漢朝的經濟蒸蒸日上。


農民們安心種田,省吃儉用攢錢,就額外經營點小生意。一些特別有追求的農民,乾脆拋家舍業,全力投身到商業運動中去。


那時還是蠻荒的年代,正處在人口和政策的紅利期,種田的很容易擴大生產,經商的很容易發家致富。

所以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漢朝的經濟徹底復甦,有錢人穿金戴銀、騎馬坐車,窮苦人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起碼餓不死。


秦朝時期處於崩潰邊緣的經濟,也平安軟著陸,再不用擔心有人用「窮」來攻擊朝廷了。


舉國上下喜大普奔,沉醉在盛世的迷夢中。



三、


對於漢朝來說,窮的時候有苦惱,富的時候也不省心。


最富裕的人群,當屬經營鹽鐵的商人。


秦朝時,鹽鐵屬於國家壟斷行業,所有的利潤都歸於國庫。漢朝實行民營經濟,鼓勵大家都去搞開發,再加上稅率不高,就導致利潤都進入私人腰包。


按道理說,自由經濟本來就是這樣,朝廷想增加收入的話,提高稅率就行了。


但掌握權力的王侯、官員早就參與民營企業,勾肩搭背幾十年了,想提高稅率,就是向大部分人動刀子。

談何容易?


最重要的是,富豪們不聽朝廷指揮。


漢武帝的理想需要很多錢來買單,買到國庫都空虛了,離實現理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朝廷多次號召:「國家有困難,需要大家捐款。」


表面上,富豪們說的大義凜然,好像能立刻為國獻身;


實際上,他們都把財富轉移到大山裡,不讓朝廷發現。甚至跟匈奴人私下聯繫,希望他們早日南下中原,自己去當帶路黨。


你們這麼做,真當朝廷眼瞎啊???朝廷讓你們致富,你們卻不顧朝廷的困難,對得起曾經上過的思想品德課嘛???


他們還兼并土地、收買黑社會,讓漢朝的基層組織成為擺設,政令不到居委會。


這時候的富豪們,依然以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


他們哪裡知道,自己不過是朝廷飼養的羊群。


聽話的,每天有青草吃;不服的,鬼頭大刀時刻準備著。


四、


漢武帝絕對不能容忍,自己為國家的千秋偉業奮鬥,商人卻在拖後腿。


公元前120年,時機終於成熟了。


曾經權傾朝野的竇嬰、田蚡被斗垮了;


西方開闢了絲綢之路,東、南方叫囂的小傢伙,也跪下叫大哥;


強敵匈奴只差最後一擊,急需用錢;


而這個時候,漢武帝的威望空前高漲,正好趁機收拾國家的蛀蟲。在他的支持下,桑弘羊推出一系列的方案:


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平準均輸、酒榷......


如果看得有點暈,那就用一句話來概括吧:

對普通工商業徵收重稅,對重點工商業實行國營。


如果交稅數額不實,則沒收全部財產。


這些政策一發布,商人們徹底傻眼。


昨天還能燈紅酒綠的揮霍人生,今天就有官員來接收產業,一夜回到解放前。


以前還可以偷稅漏稅,以後利潤全部歸國庫,也就不需要收稅了。


這些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國進民退」的政策,卻讓漢朝迅速擺脫經濟危機,恢復到大國應有的地位,GDP直逼「文景盛世。」


而在地方上,社會風氣也迅速凈化,大有「民心淳樸」的樣子。


漢武帝親手制定的經濟政策,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大獲成功。



五、

那麼,「國進民退」就比「無為而治」優越嘍?


恐怕也未必。


壟斷會造成腐敗,這是第一條鐵律。


把持鹽、鐵、酒、糧食經營的官員,將會在自己的管理範圍內,獲得極大的權利。如果不能把權力換成利益,那還當漢朝的官幹啥,你四不四傻?


於是,在官員眼中很普通的鹽、糧食,都能在生活物質缺乏的民間,換取到難以想像的利益。


那時候,在老百姓的眼中,銷售員都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職業,商業官員的地位可想而知。甚至,桑弘羊都提出讓自己的兒子接班,擔任下一個「經濟沙皇。」


經濟不流通,造成了漢朝的民生凋敝。


在「無為而治」的時代,農民在種田之餘,還可以掙點外快改善生活。現在工商業要交重稅,估計還沒賺到錢,就得把老本賠進去。


所有的農民,只能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修地球,希望老天賞臉,多攢點糧食好填飽肚子。


沒有利潤,也挫傷了商人的積極性。既然賺不到錢,還做什麼生意,湊合著混日子得了。

原本在長安能吃到的東海魚蝦,現在沒有了;


江蘇、湖南的羊肉市場,也倒閉了;


北方更沒不到新鮮的南方水果,嘴裡淡出鳥來。


文景年代軟弱而繁華的盛世,


武帝年間強硬而凋敝的盛世,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可惜的是,你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生活在哪個時代,全靠命。


這就是漢朝不可避免的國運,這也是漢人擺脫不了的命運。



六、

「鹽鐵官營」實行了40年,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為代價,實現了漢武帝的夢想,也幫助漢朝渡過了最困難的關口。


這也是「國進民退」的意義:普羅大眾必須犧牲自己的幸福生活,為國家的進步甚至失敗來買單。


如果「國進」成功,「民退」還能得到補償。


比如漢朝,公元前80年的「鹽鐵之議」取消酒類專賣,和部分鐵器專賣,從此以後,「昭宣中興」的大門打開。


如果「國進」失敗,民就真的白退了。


比如宋朝,「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就再也沒有改變的機會。50年後,女真騎兵南下,「靖康恥」來了。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中國歷代從來沒有藏富於民,而是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竭力削弱民間,讓中國始終無法擺脫農業國的身份。


反過來,這種人身控制,也讓集權越發穩固。」


可歷史就像一條長河,不論在平原上緩緩而去,還是在陡峭山崖間激蕩,都不是長河自身的本意。


而在於它經過的地形,是鬆軟的平原還是落差千丈的懸崖。


每個人都是長河中的一滴水珠,無論貧窮或富貴、商人或農民,只能隨著隊伍滾滾向前。


它的悲喜、眼淚,又有誰會在乎呢?


但無論在平原還是懸崖,走好屬於自己的每一段路,就是對自己的最大的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乎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的野心:權貴壟斷、中產崩潰、寒門無貴子
樣式雷:200年皇家園林的設計師,流傳於世的圖稿只換了2個肉餅

TAG: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