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膝關穴: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疏通關節

膝關穴: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疏通關節

膝關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厥陰肝經。膝即膝部,關即機關,在此指膝關節,此穴在膝關節附近,故名膝關。

【腧穴釋義】

膝,指穴在膝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上行之氣中滯重水濕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為中都穴傳來的陰濕水氣,至本穴後,滯重的水濕無力上行而沉降於下,只有少部分水氣吸熱後繼續上行,本穴如同關卡一般阻擋滯重水濕的上行,故名。陰關名意與膝關同。

【取穴位置】

膝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穴位解剖】

在脛骨內側後下方,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深部有脛後動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疏通關節。

主治:膝關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歷節、寒濕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渾身風疹、透腦疽等。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血海穴、陰市穴、陽陵泉穴、髀關穴、伏兔穴、豐隆穴治中風下肢不遂、小兒麻痹等;

配委中穴、足三里穴治兩膝紅腫疼痛;

配梁丘穴、血海穴、膝眼穴,有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臏腫痛;

配陽陵泉穴、膝眼穴、委中穴、鶴頂穴,有祛風活絡,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炎。

【刺灸法】

直刺:0.8-1.0,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足底放散。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多用膝關穴治療風濕性膝關節炎、痛風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膝陽關穴:疏利關節,祛風化濕
天髎穴:肩頸痛、胸中煩滿找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