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幸與不幸的狀元:因一首詩狀元及第,又因一個字被革職、永不敘用

最幸與不幸的狀元:因一首詩狀元及第,又因一個字被革職、永不敘用

科舉制度是古代選舉人才的一種方式,為歷朝歷代所重視,尤其在清朝,滿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入關之後,學漢人開科舉,把這玩意看得相當重。科第高名,在制度上就有諸多好處。每3年一大比,進士考試,錄取者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名頭是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三人的一大特權是直接點翰林,不經實習階段,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而其他人,想進翰林院,須得朝考之後,名次高的,才有希望。

一般來講,點了翰林的,前途都不錯。但前途最為光明的,還數狀元。皇帝選人陪他讀書閑聊,做南書房上行走,首選狀元。給皇子找老師,也首選狀元。日後皇子成了皇帝,做過帝師的人,一輩子尊榮無限。即使沒多大本事,出將入相,也是自家盤裡的菜。有清一朝,狀元得官最小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張謇,翰林做了沒幾天,就掛冠經商去了;另一個名叫龍汝言,進了翰林不久就被革職,永不敘用。

龍汝言這個狀元可謂是集幸與不幸於一身,都是在一種偶然狀態下的巧遇,極具戲劇性。龍汝言是安徽桐城人,未發跡時連個舉人都沒考上,為了謀生只得在京城都統倩龍家坐館,教小孩讀書,甚是不得志,可他沒想到自己竟會在這裡迎來人生的轉機。有一年,適逢嘉慶皇帝壽誕,按清宮廷規矩,每逢皇帝誕辰這種重要節日,在京大臣及翰林都要作詩、詞、序、頌等文,給皇帝祝賀。

倩龍雖是八旗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畢竟是個武將,不精文墨,於是便請龍汝言代筆。龍汝言受東家委託,自是不敢怠慢,卻又不敢擅為。為了穩妥起見,他採用集句的形式:即把前人的詩句按照某種意圖,重新排列組合起來,且平仄和韻腳都要合適。集句創意不足,但難度不小,是個技術活兒,喜歡玩的,都是有耐心而且心細如髮之輩。龍汝言從康熙和乾隆的御詩中,精心挑選,集200句組成《先祖御制詩集句詩》,然後交給了倩龍。

倩龍弄這個,原本就是應時故事,壓根沒曾想皇帝會看。誰知嘉慶看到這個《先祖御制詩集句詩》非常高興,前面說過集句難度不小,而御制詩集句的難度不僅高而且還有風險。因為御制詩屬於冷門,熟讀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一是高處不勝寒,弄不好一字之差,一句之誤,就會搭上身家性命;二是御制詩神聖,一般士大夫草民難以得見;三是皇帝之作,假大空語言多,難見情性,藝術價值不高。

嘉慶生在帝王家,耳濡目染,對先祖的御制詩自是非常熟悉,今見倩龍如此有心竟能作出《先祖御制詩集句詩》,龍顏大悅,特召其嘉獎。倩龍不敢貪功,老實告訴了皇帝,此詩乃家中西席龍汝言代作。嘉慶更是高興了,沒想到士人能熟讀御制詩,並運用如此,足見其人對清室的忠誠。當他聞知龍汝言只是一介秀才,當即賞賜給龍汝言一個舉人功名,並讓他第二年參加京城會試。

在嘉慶的特意授意下,嘉慶19年甲戌,龍汝言過關斬將,奪得一甲一名擬進。龍汝言就此鯉魚躍龍門,當即被委任為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又得皇帝時常召見,頻頻賞賜,舉朝大臣無不羨慕。可是,眼看著大好前程,卻突然被一道聖旨收回: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龍汝言接旨大駭,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犯了哪條刑律,懵了。

原來,龍汝言有個懼內的毛病。兩口子一吵架,龍汝言便三十六計,走為上,溜到朋友家躲幾天。恰好在他躲內亂的這幾日,書吏送來一本《高宗實錄》到他家,請他校閱。龍汝言不在家,其妻接下書稿,置之一旁。幾天後,書吏來取回了《高宗實錄》,以為龍汝言已經將此稿過目校對,依例將寫有「臣龍汝言恭校」字樣的黃簽貼在書上並將其上交。自始至終,龍汝言都不知此事,可正是這次的「不知」讓他的人生再次發生轉變。

原來,《高宗實錄》中的乾隆的廟號「高宗純皇帝」被書吏誤寫成「高宗絕皇帝」,「絕」有「死」的意思,對皇帝說這個字按律屬「大不敬」之罪,當滿門抄斬。所幸嘉慶比較寬厚,扼腕嘆息之餘,既不忍辦其罪,又不能交部議。思索良久,最後對他施以「革職,永不敘用」的處罰。可惜龍狀元的大好前程,就這樣被家裡的河東獅吼給斷送了,他也因此被世人冠以「最幸運又倒霉的狀元」、「最大悲大喜的狀元」的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隱居42年的百戰英雄,因一句話感動全國,仰慕者的舉動更是震撼人心
隱居42年的百戰英雄,因一句話感動全國,仰慕者舉動更是震撼人心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