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隨意喂小孩子吃東西?
過年期間是走親訪友的重要時期,因此少不了遇到親戚家的小孩子,逗小孩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一。但是,對於小孩子,一定不要隨便喂吃的,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危險。就在大年初二,微博上就有消息說一名兩歲的孩子在吃了親戚喂的花生後發生氣管堵塞,最終不幸死亡的悲慘事件。
隨意喂小孩東西吃,主要具有4大風險。
第一是氣管異物風險。幼兒吞咽反射發育還不完善,咽喉內會厭軟骨還不能很好控制,本身在進食時就會有發生食物誤入氣管的情況發生。在人多嘈雜之處,幼兒或因興奮或因緊張而大笑或哭鬧時,餵食食物更會增加氣管異物發生風險。並且節假日期間,花生、瓜子、糖果等零食數量較多,而食用這類顆粒狀零食也會極大的增加氣管異物風險。
第二是過敏風險。過敏是針對某些攝入物質的激烈的免疫反應。在食物中,花生、核桃等堅果、水產品等是常見的過敏原。通常父母們會熟悉自己孩子對哪些食物過敏,從而在日常飲食中避免這些食物。但是親戚等則不一定了解這一信息,因此隨意餵食的話,一旦攝入致敏食物,則會引起過敏,嚴重的也會危及幼兒人身安全。
第三是耐受差異風險。這主要包括對食物的衛生程度,以及是否適合幼兒食用兩方面。幼兒免疫力相對成年人來說較弱,因此對於食物的衛生要求也較高,一些食物,尤其是發酵食物,由於有較高的雜菌污染風險,成人食用可能沒有大礙,而幼兒食用後可能造成胃腸系統疾病。此外,幼兒對於一些食品中所含的物質耐受程度較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含酒精的飲料。酒精對幼兒的肝、腦等器官危害更大,因此讓幼兒飲酒是十分錯誤的行為。
第四是社會風險。隨意喂幼兒食物吃來逗樂,這一反饋效應可讓幼兒產生「吃別人的東西是好的行為」的認識,從而形成隨便吃他人遞來食物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可能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增加諸如拐賣、意外中毒等風險。
這四項風險中,危害性最大,後果最嚴重的,是氣管異物卡頓。一旦發生氣管異物卡頓,幼兒可在幾分鐘內由於窒息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時間之短甚至來不及送入醫院急救。因此大家必須熟知氣管異物卡頓急救方式,為患者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
目前最為有效的氣管異物卡頓急救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對於低齡幼兒來說,首先應採用卧位,手托患兒顴部,頭部處於低於胸部位置,救護者膝蓋抵住幼兒前胸,拍打幼兒背數次。若異物仍未排出,則將幼兒翻身,面部向上,頭部依然應低於胸部,然後用併攏的手指在胸廓下、肚臍上的位置,向幼兒頭部方向進行壓迫,迫使肺部殘氣衝出異物。對於已經可以自己行走的幼兒,可採取和成人一樣的方式,即救護者位於患者身後,兩臂環抱患者,兩手抱握向內上方擠壓患者胸廓下方部位。若急救仍無效果,還應讓有經驗的人採取氣管切開術進行急救。當然,在急救同時,也應呼叫醫院急救人員。
最後應該說明的是,急救只是事故發生後的不常措施。作為父母為了不讓悲劇重演,在親戚喂自己孩子東西吃時,應婉言但態度堅定的拒絕,不要礙於面子縱容這種行為。同時大家也不要用這種方式逗孩子玩,因為這是對孩子的生命安全負責。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