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外國口音綜合症:昏迷醒來,口音變成外國人?

外國口音綜合症:昏迷醒來,口音變成外國人?

2010年,英國38歲的Sarah Colwill在一次猛烈的偏頭疼後失去了知覺。當她在急診室醒過來後,看著床邊的丈夫,張口說話。可是這一張口,把她的丈夫和她自己都嚇了一大跳。因為這位從未去過亞洲的土生土長的英國女性口裡冒出來的居然是聽起來很像是中國人說的蹩腳的英語。二人驚恐萬狀,以為被鬼魂附體了。

當然,沒有鬼魂那回事。她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的病。這種病就叫做外國口音綜合症。

外國口音綜合症是一種很罕見的疾病,從1941年到2009年間,全世界只有一共62例報道。通常出現在中風之後,但也可以出現在上述的情況,比如頭部外傷,偏頭疼,和其他的發育性障礙。這些人常常是在一次昏迷後醒來,開始說帶濃濃外國語口音的本地語。截至目前為止,有日本人說韓國口音的,有英國人說法國口音的,有美國人說英式口音的,各式各樣。

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後,開玩笑說:要哪天我摔一跤,但願我立刻獲得英語口音,英語流利。

很可惜,這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外國口音綜合症是因為大腦內語言計劃和協調性處理技能被打亂造成的。所以儘管媒體喜歡用「中國口音」」英格蘭口音」等等作為標題,但其實外國口音綜合症患者是不會獲得某特定地區的口音的,也就是說,只是發音變得奇怪而已,所以看過BBC新聞專訪Sarah Colwill的中國人都會對這個所謂中國人口音不贊同。既然不會獲得特定地區口音,突然外語變得流利就更是美好的夢想了,是不會出現的。目前為止,從沒有發現一個外國口音綜合症患者腦部受傷後出現外語能力提高的。倒是有外國口音綜合症患者的孩子或者兄弟姐妹因為日夜相處跟著這個奇怪的口音說起了外語口音。

第一次描述外國口音綜合症的是1907年法國的神經科醫生Pierre Marie。1947年,神經學家Monrad-Krohn第一次在學術雜誌描述了這種現象,是最為有名的病案報道,從此將此種現象命名為外國語口音綜合症。這個論文發表之後,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廣泛關注。大眾對顱腦損傷引發外國語口音綜合症這一觀點疑惑不解,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是現在,神經學講述語言中樞的章節也只是稍微提及了這個問題,沒有詳細講解。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里乾脆就沒有收錄這個疾病名。所以對於遇此不幸的病患來說,大多數臨床醫生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病,更談不上怎樣幫助他們了。

但是,外國口音綜合症毫無疑問會給本人和家人帶來很多的困惑和生活的不便。最倒霉的要算挪威的女性Astrid L。二戰期間,她在一次空襲後頭部受傷昏迷。數日後醒來的Astrid開始說濃濃的德國口音,以至於周圍人以為她是德國納粹分子,開始對她避而遠之。其他的病患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各種歧視或者誤解。

那外國人口音綜合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外國語口音綜合症最常見的是因為中風導致,顱腦損傷或者多發性腦部疾病也會引發,但很少見。大腦內部管理語言和說話的區域,包括左側腦半球的Broca區,動作前和動作皮層,以及基底乾的部位,如果碰巧有腦梗賽或者腦出血,損傷了這部分功能,又幸運的沒有出現失語,就可能出現這種奇怪的口音改變。但是有兩例報道右側腦半球受傷也出現了外國語口音綜合症,而右半側腦通常認為是管理語言的節律的。

外國語口音綜合症典型的表現就是突然出現的奇怪的帶著外國人口音的發音。儘管一些神經性的疾病,比如失語,構音障礙等,也會出現突然改變的語言障礙,但是外國人口音綜合症的病患說話會非常流暢,旁聽者不會覺得他或她會有語言障礙。只是聽起來很像是一個外國人在說非母語的語言,口音濃重。

最初科研人員為了搞清楚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外國口音是真的無法控制還是僅僅因為這些人故意在病後裝出外國口音以獲得同情和關注,或者乾脆就是假裝新的身份,他們跟蹤數周,隔三差五讓他們錄下同一段話,或者錄下他們說一些有相似發音的不同的段落。真的有外國口音綜合征的人會有很連貫不變的發音模式,比如重音的部位,言語的抑揚頓挫,都會有固定的模式。而模仿的人則幾乎一定會出現前後不連貫。所以,他們才確定外國口音綜合症是一個生理問題,而不是心理問題。

因為外國口音綜合征不會對患者的生活帶來太大的困擾,所以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什麼有效地矯正措施。有些患上這個病的人,根本就沒打算矯正,反而很高興的到處炫耀自己的新口音,畢竟,有個外語口音不是什麼影響生活的大事兒。像美國奧爾良的Karen Butler,她突然有了英國愛爾蘭口音,所到之處,人們更願意跟她攀談,導致她的性格轉型,更加願意參加社交,而且每次都是很好的話題。當問如果可能願不願意矯正口音時,她滿臉幸福的說:No。

要想完全矯正口音,需要腦神經醫生針對大腦損傷部位針對性的採取措施,也需要語言專家指導訓練糾正發音。有一部分人幾個月後漸漸就自行恢復原來口音了。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可能終身就帶著這種奇怪的口音,經過語言康復訓練也只能部分糾正過來。但既然不會對生活帶來太大的不便,最好的辦法也許就像Karen Butler那樣,既來之則安之,就當是學習了一門新的語言吧。

作者寫於2014-02-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磁懸浮地鐵到底有沒有危害?
怎樣預防「病從口入」?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