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今日秋分: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菊黃蟹肥秋正濃

今日秋分: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菊黃蟹肥秋正濃

秋分節氣

北京時間9月23日9時54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此時節,我國多個地區秋色顯現,大地色彩斑斕。值得一提的是,「秋分日」這天,將迎來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北極附近也即將迎來一年中連續6個月的漫漫長夜與連續6個月不滅的星空。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從「秋分」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並且雨水開始頻繁,雨水量一般不會很大,但雨水的到來也會使天氣變得寒冷。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中國農民豐收節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一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日期為公曆2018年9月23日,農曆戊戌年八月十四。

「秋分」時節,雖然天氣轉涼,但涼風習習,碧空萬里,秋高氣爽,稻穀飄香,蟹肥菊黃,正值美好宜人的時節,同時,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正當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收季。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進入秋分以後,秋收、秋耕、秋種「三秋」大忙格外緊張,是收穫的大好時機。同時,通過搶收搶種,把「三秋」搶在「早」上,還能為來年奠定豐產的基礎。

在中國,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農民最重視的節氣之一。國務院決定把每年的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為秋分這個重要節氣賦予了新的深刻含義。

讓糧食豐起來、讓農民口袋鼓起來、讓農民收入多起來,才是真正的豐收。設立「豐收節」是對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警示和提醒,有助於督促各級政府和部門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不能把「中國農民豐收節」當成一個簡單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農民的尊重、對農民的敬重、對農業的關注,是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的又一個生動體現。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該如何度過?有關專家表示,可以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活動,比如,「豎蛋」遊戲,送「秋牛圖」、趣味運動會等,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

秋分物候

秋分分為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

「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養生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詩詞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里,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卧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老人星》

唐·趙蕃

大史佔南極,秋分見壽星。

增輝延寶曆,發曜起祥經。

灼爍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懸方杳杳,孤白乍熒熒。

應見光新吐,休徵德自形。

既能符聖祚,從此表遐齡。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秋分後頓凄冷有感》

宋·陸遊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秋天是一個舒適的季節,在如此秋高氣爽的愜意時光里,去戶外走一走,吟一首秋分詩詞,邂逅古時醉人的風光,在時空變幻的罅隙中感受秋的迷人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微課:「找到家庭幸福密碼,輕鬆應對孩子的叛逆」之「成績等於關係」今晚九點半直播
茶與酒,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