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7期

今日練習

吳某,男,16歲。患者幼時即患哮喘病,以往較輕,近年來,癥狀加重,每因受涼即發。發時呼吸迫促,胸悶喘咳,咳痰不暢,頭部出汗,不能安卧。此次發作已經1周,除上述癥狀外,還伴有輕度發熱惡風,喉間哮鳴,吸氣困難,口乾,納食不香,脈象滑數,舌苔薄黃。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白虎加人蔘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林某某,女,38歲。夏月午睡後,昏不知人,身熱肢厥,汗多,氣粗如喘,牙關微緊。舌苔黃燥,脈洪大而芤。

診為暑厥。暑熱燔灼陽明,故見身熱熾盛;暑熱內蒸,迫津外泄,則多汗而氣粗如喘;熱鬱氣機則肢厥;熱上擾神明則神昏;脈洪大而芤,為正不勝邪之象。

治以清暑泄熱,益氣生津。投白虎加人蔘湯:朝鮮白參、知母、粳米各15克,石膏30克,甘草9克。服1劑後,脈靜汗止,手足轉溫,神識清爽,頻呼口渴·且欲冷飲,再投1劑而愈。

按語

本案乃夏月中暑,津傷氣耗而發病。《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又云:「因於暑,汗,煩則喘喝。」其四肢厥冷,乃因陽氣閉郁於內,不達四肢所致。故以白虎加人蔘湯清暑熱,益氣津。待暑清熱泄,氣津兩復,則厥疾乃瘳。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論》第168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論》第169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論》第170條: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論》第222條: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貫珠集》:陽明者,兩陽之交,而津液之府也。邪氣入之,足以增熱氣而耗津液,是以大煩渴不解。方用不膏辛甘大寒,一直清胃熱為君;而以知母之咸寒佐之;人蔘、甘草、粳米之甘,則以之救津液之虛,抑以制石膏之悍也。曰白虎者,蓋取金氣澈熱之義雲耳。

《古方選注》:陽明熱病化燥,用白虎加人蔘者,何也?石膏辛寒,僅能散表熱;知母甘苦僅能降里熱;甘草、粳米僅能載葯留於中焦。若胃經熱久傷氣,氣虛不能生津者,必須人蔘養正回津,而後白虎湯乃能清化除燥。

《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虎湯中加人蔘、不但能生津液,且能補助氣分以助津液上潮,是以能立見其功也。白虎加人蔘湯所主之證,或渴,或煩,或舌干,固由內陷之熱邪所傷,實亦由其人真陰虧損也。人蔘補氣之葯非滋陰之葯,而加於白虎湯中,實能幹邪火熾盛之時立復其陰,此中蓋有化合之妙也。凡遇其人脈數或弦硬,或年過五旬,或在勞心勞力之餘,或其人身形素羸弱,即非在汗吐下後,渴而心煩者,當用白虎湯時,皆宜加人蔘、此立腳於不敗之地,戰則必勝之師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2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5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