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秋分:韜光養晦,靜心當時,遵從天道,是時候換一種活法了

今日秋分:韜光養晦,靜心當時,遵從天道,是時候換一種活法了

【秋分】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有幾個?

面對無限江山,與誰平分秋色?

——老樹畫畫

今日秋分,大吉大利

今日秋分,秋分至,晝夜均而寒暑平,是一年裡最宜人的季節。

此時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

清晨的樹木草葉上可見到白色的露珠,晶瑩剔透;夜間草叢中的蛐蛐、蟈蟈叫起來的聲音也格外清亮。

而此時秋收也正當時,勞動者看著金黃的稻穀顆粒歸倉,享受著晨露與清風。正如《易經》坤卦所言:此時「擴囊」而「黃裳則元吉」,把豐收的果實扎進口袋中,大地披上了金黃色的衣裳,此時自當大吉大利。

秋分,一年中最心安的日子

9月23日前後幾天,地球上晝夜均分,白天黑夜各佔12小時,故秋分也是一年裡最公平的日子。

秋分到,蛋兒俏。人們會在秋分日當天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雞蛋,輕輕放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據說在秋分當天,地球的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此時雞蛋會比較容易豎立起來。

古人言:「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白晝與黑夜均分時間,暖陽與涼風共享寒暑,黃葉與藍天平分秋色。陽光灑在世界中心的赤道上,不公平都了無蹤「影」,漫長年歲中的任何時刻,唯有此時最心安。

秋分三候,天道有序

天道有序,萬物有時,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風景。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在古人看來,如果此時雷震不停止聲響,說明諸侯為人不正,縱慾放蕩。

天氣變冷,蟄蟲開始藏入穴中,並用細土封住洞口防寒,此時如果蟄蟲不修洞穴,說明老百姓會失去依靠。

此時雨量開始減少,天氣乾燥,河湖水量變少,沼澤乾涸。萬象都在收藏,為迎接嚴酷的冬天做準備。此時如果積水不幹涸,那將意味著帶甲的動物要成災。

秋分:韜光養晦,靜心當時

《黃帝內經》有言:「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古人認為,秋分之時,自然界的陽氣會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轉變,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都離不開「收養」這一原則。

所以,秋分也是提醒人們要重視內守,養精蓄銳,為嚴寒的來臨做準備。

秋分後,氣候會越來越乾燥,很多人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乾咳少痰、心煩等癥狀。這種現象被稱為是「秋燥」,而應對「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靜心,韜光養晦。

秋分,是時候換一種活法了

無論是物候的現象,還是人身體的徵兆,都在提醒我們要換一種活法 ,即進入到不同於春夏的另一種時空中。這既是告別,也是新生。既是告別舊的時空,又是進入到新的時空。

宋詞人柳永對江南秋天的美景曾這樣說: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據說,在北方感受秋天蕭索的金國皇帝完顏亮越看越羨慕,當看到後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而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見,秋分在提醒人們要尋找新的家園。

無論如何,秋分的本質在於收養。春生春種,秋收秋斂。

春分時萬物都在生髮,都踏上了征程,都有無限的可能。秋分時在收斂,在告別,在隱居。

秋分,意味著隱居、避讓,意味著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有心的勞動者會在秋忙空閑之際檢查、修繕房屋,以迎接冬天的到來。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六祖壇經》:做到這四點,方能通人事,曉人心
京博控股集團兩部作品入圍第六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總決賽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