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英國貿易幣」在市場上的趨勢

「英國貿易幣」在市場上的趨勢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腐敗無能,無法抵禦外敵侵略,先後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列強為了在華爭奪利益,幾十個國家的銀元先後湧入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換取我國大量白銀。

1895年,由於英國限制本土銀幣的流出,所以英國政府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用於英國在亞洲的貿易,因此嚴格說來仍然屬於英國銀幣,標準稱謂為「英國貿易銀元」,又稱「站人」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

此幣正面維多利亞女王像(國內因此俗稱「站洋」或「站人」),站立岸頭,傲視世界。左手持米字盾牌,右手執三叉戟,意為能攻能守,戰無不勝。背面中央有中文篆體「壽」字,上下為中文行體「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旁有英文「香港一元ONE DOLLAR HONGKONG」,下為紀年「1907」。紋路清晰,圖案美觀,包漿濃厚,內涵深邃,且存世極少,實為難得。該幣發行開始在廣東、廣西一帶流通,因其製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得商民喜愛。英國政府看到「站人」銀元在中國有利可圖,便大量鑄造,大量輸入。又由於當時香港並未發行過壹圓銀幣,且該幣在香港一度獲得法定流通資格,因此廣東部分地區也習慣稱為「香港壹圓」或者「港光」。

「站人」銀元作為一種歷史載體,記錄了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屈辱歷史。研究在中國流通的外國貨幣,對於我們了解外國列強利用銀元貿易,掠奪中國財富的罪行,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淺談李可染萬山紅遍的市場價值
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銀幣——簽字版民國三年袁像壹圓銀幣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