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為何要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地圖帝
原標題:明成祖朱棣為何要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地圖帝
在我國歷史上,遷都的事是常有的,有主動的遷都,也有被動的遷都,有的遷都很成功,有的遷都卻很失敗。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可以說是主動的,也是比較成功的。他為何要遷都呢?
大明王朝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到1644年結束,一共延續了276年,算是國祚比較長的朝代了。從明朝建立一直到永樂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結束,南京做了53年的明朝國都,而北京則做了明朝223年的國都,佔據80%的大明國祚。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這次遷都是比較成功的。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朱棣為何要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完成父親遺願
中國大一統的王朝大都是由北至南而成,明太祖朱元璋發跡於南方,由南向北打下天下,這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比較少見的成功案例。雖然成功打下基業,定都南京,但是朱元璋其實很清楚,南京並非是定都的最佳選擇。
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朱元璋還派出他的大兒子,也就是太子朱標前往關中和洛陽兩大古都進行考察。目的就是準備將國都前往西安或者洛陽。不過可惜的是朱標在考察完回到南京以後沒多久就生了大病,1392年,剛剛37歲的朱標就病死了。
朱標可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的,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本來希望他成為一代名君的,結果卻先走了。老朱很傷心,遷都的事再也沒心情去想了。他曾在《祀灶文》中提到過遷都的事,說「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 。6年後,朱元璋也帶著遺憾走了。
朱棣登上皇位後遷都,或許有完成父親遺願的成分在裡面,不過卻沒有遷到洛陽或西安,而是遷到了北京。
二、天子守國門
明初,對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還是逃亡漠北的元朝殘餘勢力,當初被封為燕王的朱棣在北元的較量中,對形勢是很清楚的。登基之後的朱棣開創天子守國門的先例,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朱棣一生好攻伐,從後來的幾次御駕親征漠北就能看出來,他是不甘做一位只知道享樂的皇帝的,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有擔當的皇帝。
三、鞏固皇位
大家都知道朱棣上位並不是太光彩,雖然他打著「遵奉祖制」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這只不過是他出兵的一個幌子而已,並不足以讓所有人都信服。他的侄子小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就說明,南京是有一批忠於舊主的勢力,只不過暫時隱藏起來而已。這對剛篡位的朱棣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因為南京舊有的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而他的根基在北京,要在南京扶持自己的親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從不論是從個人安全方面考慮,還是從皇位的鞏固上來看,遷都都是最佳的選擇。
另外,為防衛邊疆,朱元璋在北方封有好幾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從那位被朱棣綁架奪了朵顏三衛的寧王朱權的實力來看,其他幾位鎮守北部邊疆的藩王實力均不弱。為了有效控制這些藩王,避免再出現第二個朱棣,遷都至老根據地北京是朱棣不二之選。
四、北京地理位置比南京更有優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和朱元璋一樣,都有大才。朱元璋能看出南京「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朱棣不會看不出。如果非要在南方選擇一地作為國都,有長江作為主要屏障,四周也有些小山的南京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從地緣優勢來看,南京相比北方的洛陽、長安、北京來說還是要差一些的。
山川作為屏障的優勢要遠大於河流,如果仔細看一下南京的地勢,就會發現太依靠長江的南京有致命的弱點,一旦長江失守,南京則無險可守。雖然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但是看看這些朝代:東吳、東晉、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五代南唐、南宋、南明等等,普遍國祚不長,除了其他的因素外,南京不利於防守應該也有很大的原因。
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至於哪個更多一些,或許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這恐怕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了。但是不管什麼原因,從結果上來看,明成祖朱棣的這次遷都,無疑是成功的。
※這些球隊沒去世界盃,比中國隊還冤
※1986年,哥倫比亞為何放棄世界盃主辦權?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