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原標題: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在最近幾年火爆的清宮戲中,一些俗語漸被我們廣為熟知,例如,對於一些犯罪的大臣及其家屬,皇帝龍顏大怒後,往往會說:「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


那麼,「披甲人」是些什麼人呢?


(發往寧古塔的罪人)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講講,為什麼犯人要發往寧古塔。


犯罪之人為何要發往寧古塔呢?

寧古塔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是清代東北地區的重鎮。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在此建立政權,常年駐軍。是滿清時期東北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


「寧古」兩字在滿語中代表數字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寧古塔」的漢語解釋就是六個。相傳早期有滿族兄弟6人,來到此地拓荒開墾,各佔一方,將寧古塔瓜分殆盡。後來的傳說逐漸演變成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個兒子聯繫起來,此處就成了滿清的龍興之地,發祥之所。清人稱寧古塔 「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里。」


寧古塔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常年冰封,五穀不長。著名詩人吳兆騫被發配到寧古塔後,這樣描述當地的氣候:「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這樣的地方人跡罕至,「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但卻成了野獸的天堂,流放到此的犯人,經常和虎豹狼蟲不期而遇,「前有猛虎後蒼兕」,稍不留意就會葬身獸腹。


(寧古塔遺址)


?這樣的環境最適合流放犯人,一來生存困難,有利於對犯人的改造;二來可以最大程度地開發滿清的發源地,讓「寧古塔」日趨繁盛,重現清太祖時期的輝煌。


因此,「寧古塔」成為了眾多犯罪大臣及其家屬的夢魘,流放之人曾形容:「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部分流放之人還沒有達到寧古塔,就已經葬身虎豹狼群之口,甚至被當地人殺死分而食之。所以,一旦被皇帝下旨流放寧古塔,有些人寧願自殺也不去。


當然,在清朝統治期間,被流放到寧古塔的名人還是不計其數的。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具有極端反清思想的呂留良的家屬、明代進士方拱乾一家、著名詩人吳兆騫、明代兵部尚書張縉彥等。


我們再來說說,什麼是「披甲人」?

清朝八旗制度的核心就是「以旗統軍,以旗統民」。


旗丁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可分為「阿哈」「 披甲人」和「旗丁」三類,「阿哈」就是奴隸,以漢人及朝鮮人居多;「旗丁」專指女真人。



(披甲人)

?「披甲人」,顧名思義,就是披著鎧甲之人。說白了,就是清朝時期的軍人。主要以旗人為主。但他們和嚴格意義上的軍人又有些區別。「披甲人」在戰時上陣殺敵,衝鋒陷陣,就是一群驍勇善戰的軍人;和平年代解甲歸農,捕獵為生,自給自足,他們就成了地道的獵人。


把犯人發給「披甲人」為奴,就是讓他們去服侍這些軍人。


不過,滿清時期,守衛寧古塔的「披甲人」,還算善待罪犯。


如有發配至此的犯人出逃,「披甲人」一般不會告官,任其逃逸;如果沒能成功脫逃而返回,「披甲人」還會作證是犯人主動自首以減輕責罰。


「披甲人」還有很高的捕獵本領。


「披甲人」四季皆能打獵,出獵的時限不定,短則一日,長則數十天。他們能根據野獸的蹤跡,追蹤數十里。少數「披甲人」能獨立殺死一頭猛虎或黑熊。


在整個清朝時期,「披甲人」和流放而來的犯人一起,將中原文明的種子播撒在了寧古塔這個荒蠻落後的邊塞之地,教會當地人耕種、經商,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極大地繁榮了寧古塔的經濟,促進了民族融合。


(參考資料:《寧古塔紀略》《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最後一位皇后去世時他才35歲,為何此後三十多年不立皇后
秦檜在世時,宋高宗需要靴中藏刀提防他,那他為何不罷免秦檜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