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魏凱:區塊鏈是互聯網技術補丁,需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鏈得得(ChainDD)獨家報道,在大興區新興產業促進服務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主辦,人民金服、鈦媒體集團和天童數字科技等多個單位承辦的「2018北京數字經濟論壇 · 區塊鏈應用創新峰會」期間,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魏凱接受了鏈得得App的專訪。完整活動內容請點擊《2018北京數字經濟論壇》進行閱讀。
2018年5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信息中心正式發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達456家。
2018年9月,在2018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上信通院發布《區塊鏈安全白皮書—技術應用篇》,談及當前區塊鏈已成為技術創新和市場追捧的熱點,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技術特點也給技術應用及網路安全監管帶來了諸多挑戰。
「國家十分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各大領域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應用發展」,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魏凱表示:「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融合過程中要善於發掘、突出區塊鏈技術在建立信任關係、提高協作效率、促進數據共享、提升政府穿透式監管能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
以下為訪談實錄,經鏈得得編輯提煉後發布:
鏈得得:您之前的研究一直在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從技術角度講,如何看待互聯網與區塊鏈的關係?
魏凱:區塊鏈是互聯網的一個補丁,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強信任,彌補互聯網技術中的不足。由於區塊鏈的規則是透明、固定、用演算法記錄,它能某種程度上代替組織,幫助組織做得更好。
但是我不認為區塊鏈是能顛覆經濟的存在,它未來有可能會以技術方式長期存在與某種應用中,跟實體企業有限結合,但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是需要時間慢慢去滲入到具體應用場景中。
鏈得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實驗,它更適用於哪些金融場景?它們分別有哪些共性?
魏凱: 區塊鏈技術目前供應鏈金融、風險信息共享機制、跨境貿易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這些金融場景的共性包括:參與節點多、驗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長,而區塊鏈的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內置合約等特性恰恰可以為這些金融業務中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鏈得得:今天上午,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董進說:國內真正理解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團隊不超過10個,您認為您所在的技術團隊在這10個裡面嗎?
魏凱:國內的區塊鏈技術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很多技術確實有模仿國外的痕迹。我們的團隊主要做區塊鏈技術的測試,此外還成立了「可信區塊鏈」,幫助區塊鏈行業中不同的企業進行交流。
鏈得得: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有哪些尚未解決的難點?
魏凱: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於非常早期,當下的難點首先是解決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否值得信賴的問題。因為我們把信任的重託交給機器,而不是一個組織,這個機器就比組織可靠嗎?好像理論上不一定劃等號,這個機器是不是比組織信用更高,性能、功能、安全性到底能不能扛住系統的壓力,首先區塊鏈要自證清白,要值得信賴。
其次,是鏈上鏈下如何錨定?鏈上是虛擬世界,鏈下是實體世界,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邊界怎麼錨定?特別是在溯源、存證這些事情上,如果上鏈那一塊信息做了假,區塊鏈是無能為力的,這個需要區塊鏈之外的很多很多配套的措施去保證,可能是技術的,可能是監管的,可能是其他的。
同時,公鏈本身的有效治理也是一大難點,需要通過分片等多種技術提高公鏈、聯盟鏈本身的運行速度、保證運行的穩定性。
此外,還需要面對法律監管、合法性的問題,該如何與現有規則體系如何適配?特別是在法律地位,Token的法律地位,還有反洗錢、客戶識別、隱私保護這幾個方面,信息上鏈之後怎麼清除,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區塊鏈其實要面臨這些考驗,還是需要有一定時間的。
尤其在區塊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時,需不斷適應不同場景的變化。整體看來,區塊鏈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非常嚴峻的, 需要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多。
鏈得得: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您是如何看待區塊鏈行業的?
魏凱表示:很多企業對區塊鏈技術存在「焦慮」,害怕趕不上熱點,非常浮躁。但我們應該思考清楚到底需不需要用區塊鏈,要考慮區塊鏈的應用成本,考慮清楚自己的場景需要資料庫嗎?需要多方寫入嗎?交易可以公開嗎?
目前的區塊鏈的理想與現實是有很大差距的,例如原來的中心化組織對「去中心」的排斥,智能合約所依賴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等各種問題。雖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但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需要時間的,也是基於此信通院才成立可信區塊鏈聯盟,從技術、應用、政策等方面引導區塊鏈的技術發展與應用。(本文首發鏈得得App)
【本文原發佈於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布,作者:鏈得得潘璇】
※虛擬助手之爭,智能音箱能否挑戰Siri?
※小米手機的命門:過分依賴低端市場,一手散牌難成體系
TAG:鈦媒體APP |